投稿:回鄉養老省資源   津貼反而要減少?

2017-06-22
 
AAA

elder1.jpg
老齡化是香港當前最嚴峻的挑戰。(大公報資料圖片)

(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員  吳桐山)

社會福利署在7月1日起再次推行「廣東計劃」下為期一年的一次性特別安排,豁免已經移居廣東省的合資格長者須連續居港最少一年的規定,可獲發每月1325元高齡津貼。另有消息指,預計「福建計劃」可以在2018年推出。 

政府於2013年10月推出「廣東計劃」,筆者覺得有關計劃非常好,可以舒緩香港的老齡化壓力,加強香港與內地的交往。但這麼多年過去,相關計劃一直雷聲大雨點小,對社會的實際影響寥寥。截至2015年12月底,廣東計劃也僅有16199名受惠人。 

筆者認為,老齡化是香港當前最嚴峻的挑戰,甚至可說是大部分深層次矛盾的根源。老齡化不僅領導土地資源不足、醫療壓力大,更重要是令整體社會缺乏活力,對新科技缺乏接受能力,令整個社會暮氣沉沉。 

誠然,長者昔日對社會有貢獻,不應該被嫌棄。解決問題之道,是如何讓他們可以安享晚年,同時達到資源優化配置。香港大部分長者都是來自廣東或福建,或者祖籍是這兩個省份,在老家多有親戚朋友,回鄉可以有更大的生活空間。如果特區政府可以給予適當的支持,鼓勵他們回鄉養老,對長者和社會是雙贏。行政長官梁振英早前到廣東考察大灣區,呼籲市民退休後到粵西養老,此言正是對症下藥,不能說說就算。但觀乎政府的政策,實質上是非常不鼓勵長者回鄉養老。 

廣東計劃 津貼額僅長津一半 

根據「廣東計劃」,符合收入和資產審查的長者,每月只是獲發1325元高齡津貼,相對於「長者生活津貼」每月2,565元大約減少一半。我不考慮1325元津貼是否夠在鄉下生活,我只是想問:長者如果選擇回鄉養老,不用住公屋,不用靠政府公費醫療,已經為全社會節約極大筆的資源,為什麼我們還要虧待他們?給他們較少的津貼?政府的目的是鼓勵他們回鄉養老,還是阻止他們回鄉養老?如果是鼓勵,理應給回鄉養老者更好的生活,更高的津貼,讓他們感到回鄉養老可以得到更高的生活質素,才對啊。如今的做法,豈非倒行逆施? 

香港發展遇到瓶頸,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活水,人口的流動不足。流入的人口多數是跨境婚姻的單程證人士,質素未必高;流出的人口就只有港人移民,反而多數是質素較高的人口。觀乎全球主要大城市,例如紐約、倫敦、東京,或者台北,內地的北上廣深,你會發現,這些大城市都是整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才匯集地,大家年輕“搏殺”的年代都大城市賺錢,年老了可以衣錦還鄉,這個有進有出的循環,保持大城市人口的年輕、活力和創造力。香港最被比下去的就是沒有這種人口循環,基本上是有進沒出,絕大部分人都留港養老。 

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0年,但與祖國在人口流動上仍然存在諸多壁壘,成為了制約香港發展的一大障礙,是時候解除束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