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關於青年就業,我想跟特首說的是⋯⋯

2017-09-25
趙婷
本地智庫政策研究員
 
AAA

study1.jpg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決定把二零一八年的施政報告在十月十一日公佈,似乎想在形象上與上任特首梁振英區分開來。現時社會各界都期待著新一份施政報告,能否兌現她在競選時的諾言,將香港拉回正軌。 

這幾年來香港看似是平穩發展,沒有遇到甚麼大的經濟衝擊,本應是人人安居樂業之時,平穩之下卻彷彿看到經濟停滯的危機。年青人,特別是剛從大專學院畢業的學生,最能感受現時幾乎停滯的市場流動性。 

一眾有著行業中最前端的知識和技術的大學生,在現時的香港市場中,卻苦無學以致用的機會。一份不適合的工作,見證又一個勞動力錯配的例子。成年人紛紛將矛頭指向年青人嬌生慣養吃不了苦,但這忽略了香港獨特/畸形的經濟結構和一個多元化城市的應有發展。 

港經濟結構不利學生從事理工職業 

對比起世界其他發展國家,香港的失業率平均地維持於百分之三到五,可說是一個挺低的數字。人人有工做,理應是個好現象。但是居於香港,我們常常都會聽到身邊的朋友如何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特別是那些本來修讀科學、工程等的學生,最後為了生計很多人都要轉行投身商界。 

不時有社會賢達會出來跟大眾說「讀大學是要培養可轉移的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和「大學生應該要多嘗試不同的工作」之類的說話。太著重要專科學生轉到不同領域工作,就忘記了為甚麼我們要訓練這些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假若社會只重視演講、溝通等可轉移技能,大學就不需要讀這麼多年,不如索性把院校們都變成「社會大學」,讓大家從打工中學習罷了。 

記得之前跟讀自然科學的朋友聊天,他們對於自己的就業前景其實不太樂觀,而且可以學以致用的選擇不多。 在香港讀自然科學,別人很多時劈頭就問你是否打算做老師,或者要去藥廠和儀器公司做銷售員。能夠投身科研,應該是不少喜歡科學和工程的學生的首選,那管是負責整個研究,還是參與當中做研究助理。但是,香港的經濟結構根本不利於學生去做研發工作:現時大部份的科研機構都集中於高等院校中,即使是從院校中分離出來的衍生公司(spin-out)亦不多,更別說是資源有限的小型初創公司。雖然香港也有跨國企業的分公司,但他們的研發部門很少會設於本地,因此與研發的相關工作其實不多。 

政府不應放慢科研及產業多元化 

對於年青人就業,早幾年勞工及福利局有講過要大力推動 ABC,即是飛機維修、建造業和護理安老(Aviation/Building/Care)三個行業。要投身這幾個行業,除了是護士和治療師等需要較高學歷外,其他的主要都是技術培訓為主。但政府重點鼓勵發展ABC等不需高學歷的行業時,給予科研和高增值工業都注意相對就少很多了。不管是來自大陸或香港官方都有聲音呼籲高學歷或有意投身科研初創的香港人到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前海等地方發展。但是政府不應因有這些和內地合作的科技區作後盾,而放慢在港發展自身的科研實力和產業多元化。讓想做研究和創新的學生能在香港得到充份發展,不用他們放棄多年學習的專業知識,讓大眾認真看待理工學科的價值,才不至於浪費社會多年來投資高等教育的心機和資源。讓我們好好期待特首上任後的第一份施政報告,到底能不能為我們年青人的就業帶來新希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由於香港社會的產業結構單一,年輕人本來可選擇的就業機會也不多,大部分年輕人只能選擇服務性行業、或者文職和藍領技術類的職位,但現在不少年輕人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態,一些不太受年輕人喜歡的行業,如建造業、運輸等行業長期缺乏人手。

    吳桐山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