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財:年輕人如何面對職場失敗和失意?

2021-03-22
華德財
會計從業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3-22 at 11.43.12.jpeg

疫情當下,不少人都經歷生活、學業、事業等種種不如意。而在論壇也看到,年輕人在投資上有些損失,找工作也處處碰壁,確實是要找出路和需要多些積極有用的建議,才能走上成功之路。最近流行Clubhouse,我不時在網上找些主題房參加,不論是創投,金融和科技等,都有所得著。其中一個要數亞太區青年發展基金舉辦的失敗博物館,早前有一個系列,邀請了一些擁有失敗經歷的嘉賓分享。有的談學業、有的分享事業和創業經歷。

筆者參與的一場由資深投資銀行家 VT 主持,他的經歷很傳奇。當年花了近百萬學費修讀 MBA 課程,期盼轉型加入投資銀行,沒想到畢業後遇上金融海嘯,就業多番碰壁,最終起步職位是初級分析員的位置。他經歷過無數加班至夜深,在公司吃飯盒的日子,然後才慢慢走上成功的道路。這令筆者也回憶起剛進入會計行業時,從 A1 慢慢打上B2的辛酸。但我和 VT 一樣,真的要用時間打穩根基,在公司和前輩身上學習和掌握行內技能,才能一步步為事業舖路。

數年前看過2018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指香港15歲學生雖然學術抗逆力居全球首三位,但社交及情緒抗逆力卻排名全球尾八。社會青年機構、教育界應加強推動「失敗教育」,為學生自少培育抗逆力,才能於漫長的人生路上跨越一個個失敗的挫折,並從中學習尊重與包容,以至明白成功失敗乃一時三刻的事,個人品格才是根本。

另外,主辦組織代表 Dan 也分享了他自身成長和發展的經歷。原來自小他的學業成績不佳,性格內向,後來機緣巧合被選中代表香港到馬來西亞參與國際貿易挑戰賽,才萌生成立青年發展為本的慈善組織的志向。過去幾年漸漸發展起來,在管理會務、邀請人才加盟和推廣活動上有所成就等,也經歷多番挫折才得以成功。

與會的嘉賓經歷過不同失敗,如今才於個人事業上才有所成;但他們仍會繼續挑戰更遠大的目標,過程中可能又要經歷更多的失敗,才能更上一層樓,故一時的成功或失敗都不應看得太重,重要是挫折時穩定自己情緒,與身邊親朋分享傾訴,不斷自我探索、擴闊人際網絡。筆者也會鼓勵身邊友人,可以在 Glassdoor,Patreon,LinkedIn等網絡平台,多看不同的就業資料,積極裝備,例如最近看到關於投行的銀行家職業事務所,又或是了解金融投資的Ivan Li 李聲揚和Matt Sir頻道,甚或是在 Youtube 也有無數外國頻道分享各行各業成功經驗的指南。要在當前新冠疫情下跨過逆境,大家一定要保持學習上進心和積極,這樣就一定能夠把握到機會發展,迎接未來的種種挑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由於香港社會的產業結構單一,年輕人本來可選擇的就業機會也不多,大部分年輕人只能選擇服務性行業、或者文職和藍領技術類的職位,但現在不少年輕人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態,一些不太受年輕人喜歡的行業,如建造業、運輸等行業長期缺乏人手。

    吳桐山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