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嘉:別遺忘缺少了經濟用地

2018-05-24
吳永嘉
立法會議員
 
AAA

econ1.jpg

土地大辯論近日討論得熱烘烘,根據保守估算,2046年仍會欠缺1200公頃用地,面積超過60個維園,土地問題確實非常嚴峻。社會坊間聚焦於討論住宅用地短缺,以及辯論應否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作為建屋用地,但細閱諮詢文件後,發現經濟用地短缺問題同樣嚴重,根據規劃署估算,2026年的經濟用地尚欠135公頃,到2046年經濟用地短缺更高達256公頃,短缺數字比住宅用地還要多,而有關短缺數字仍未計及酒店、零售商業用地及會展設施,我憂慮土地問題會窒礙未來經濟發展。

寒柏:香港無地,連新建溜冰場亦只得一千呎?

政策‧正察:缺乏土地,如何安老?

招國偉:應重推租管,增加過渡房屋選擇

短中期土地供應選項未有應對經濟用地不足

於供求失衡下,工商廈租金愈升愈有,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商廈單位、零售鋪位,以及工廈單位的租金和售價指數都是歷史新高,營商成本增加窒礙香港經濟發展,削弱競爭力,現時短中期經濟用地供應主要由啟德發展區、起動九龍東,以及中環新海濱支撐,而土地供應小組今次所提供的短中期土地供應選項,只聚焦於增加住屋供應,篇幅甚少提及增加經濟用地,而中長期的經濟用地供應亦未能滿足需求,情況令人憂慮。由財政司司長領導的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必須及早應對,協調相關政策局檢討經濟用地的供應政策。

hi1.jpg

應制訂未來經濟用地供應目標

面對兩大國策「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機遇,我們預視到愈來愈多投資者於香港設立辦事處,政府要「未雨綢繆」,投入力度不能遜於覓地興建住屋。回看2014年,運輸及房屋局推出長遠房屋策略,為未來10年訂定住屋目標,應對水深火熱的住屋問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是否可「照辦煮碗」,制訂未來經濟用地供應目標,一來可盡早應對未來工商業設施不足,二來亦可以向社會傳達經濟用地不足的嚴重性。

鼓勵更多工廈重建

工業用地短缺亦影響推行「再工業化」的步伐,根據香港2030+的「檢討甲級寫字樓、商貿及工業用地需求」顧問最後報告,工業用地預計會由2023年出現的8.4公頃短缺,大幅增至2041年的53.6公頃,報告預視工業用地持續供不應求,而且問題越趨嚴重,面對土地增長的局限,政府應推出更多鼓勵措施,例如為工廈重建提供免補地價優惠,以及容許工廈重建後獲得更多樓面面積,以應對工業用地不足,相關部門同時需要檢討及更新地契中「工業用途」定義,使工廈重建後可迎合更多新型工業發展。

不論增加土地作住屋發展,或是發展工商業設施,社會各界對未來如何增闢土地達成共識,才是應對土地問題的靈丹妙藥,而今次土地大辯論就是藥引,希望社會各界大鳴大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關鍵爭議點在於政府要收回的這部分土地,對高爾夫球場的所謂「歷史價值」、日後舉辦賽事的影響是否屬於根本性的;否則,香港哥爾夫球會就是無理取鬧!至於球會本身,與其擔憂土地能否有效開發,替政府操心;不如關心一下自己。

    魏開星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