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久違了的批評聲

2018-07-09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cw.png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社旗下的人民網本周連續發表「三評浮誇自大文風」系列文章,將近幾年來在網媒上頗為流行的文風——所謂的「跪求體」「哭暈體」「嚇尿體」狠狠批了一遍。

 
什麼是「跪求體」「哭暈體」「嚇尿體」?說起來諷刺,這類正派文人應該自覺迴避使用的粗鄙文字,近年不但大行其道,還赫然成了套路,用來讚許中國各種傲人成就,同時貶低其他國家,以此刺激讀者對中國的自豪感,還自認為有個性。在這類文章構築的簡單世界裡,其他國家面對中國的強大,不是「後悔了」,就是「眼紅了」、「驚呆了」。
 
今年初,曾有見不慣此風者,將「嚇尿體」標題結合起來,竟連成一篇讓人哭笑不得的宏文如下:
 
「剛剛!中國放一大招,美國傻了,俄羅斯驚呆了,日本嚇尿了,歐洲倒吸一口冷氣,台灣島內哀嘆一片,韓國羞愧了,朝鮮沉默了,菲律賓跪了,越南老實了,印度媒體驚呼中國已成世界第一!!!」
 
偏偏這類文風盛行在新媒體、尤其在軍事類頻道還十分受歡迎,只要用戶點擊過就會自動推送,往往還能吸引到不少點贊打賞。雖然批判者也不乏其人,而且早至2016年底就有文章總結「嚇尿體」橫行的社會原因分析;還有網民形容這類文章看多了,會懷疑自己生活在精神病院里,但此風卻不受遏制,甚至越演越烈。它與中國自媒體的商業化走勢、追求「10萬+」點擊率的牟利目標相生相伴、相輔相成,也契合著新一輪民族主義抬頭的中國社會現實與政治需要。
 
去年中共十九大後,類似文風進入新的「上升渠道」,人民網痛批它們「污染輿論生態,扭曲國民心態」,可官媒與官媒旗下社交媒體難道就沒有使用過這個套路嗎?
 
像「在這些領域,中國創下多個『世界第一』!無人表示不服」,就出自央視財經頻道。《解放軍報》旗下微信公號今年2月也曾發文稱中國國防部力薦的某部電影全球圈粉,「印度人『眼紅』了」。
 
直到本周,人民網連續痛批它們「挑動極端情緒、肆意傳播偏見」「造成公眾走進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狂妄誤區,導致社會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維程序化的認知閉環」,「助長了民粹主義情緒」,這個現象終於引起了全社會集體反思。
 
人民網刊文警惕浮誇風氣,不是近期的單一案例。6月下旬,《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直言,「『我的國』也有不『厲害』的地方」就引起巨大反響。差不多同時,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院院長李曉在學生畢業典禮上憂心忡忡地指出「中華民族到了新的危險的時候」,警惕「智識上的義和團」,演講內容也在網上熱傳。
 
近幾年,這類冷靜的批評被「嚇尿體」掩蓋至幾乎聽不到,如今卻此起彼伏,原因不是中國的科技發生了事實上的退步,而是因為中美貿易戰與中興通訊被制裁的冷峻現實,揭破了盲目自大與浮誇主義。
 
回想起來,大約五六年前,中國媒體曾有過重視批評,強調輿論監督與調查性報道的時代。誠然,媒體對現實的批評若走向極端或過於激進,有可能跌入「逢中必反」的誤區;但倘若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公共輿論偏好缺少事實依據、情緒化的讚美,它也可能帶來另外一種危險,即上文所說的「挑動極端情緒、肆意傳播偏見」。在中國的現實處境下,這類「嚇尿體」刺激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中國威脅論,加劇中國面對貿易戰的風險,無異於「自黑」與「自我異化」。
 
今時今日,中國嚴肅媒體生機勃勃、百花齊放的時代已然逝去,以商業與點擊率為導向、滿足受眾消遣娛樂需求的新媒體佔據了主要輿論空間,這是「浮誇體」盛行的更廣泛背景。這個現象足以引起當權者的反思:一個社會如果聽不到批評聲,短期內也許少了噪音,長期而言對政府和社會都是不安全的。
 
中國社會此前相當流行法國戲劇家博馬舍的名言: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所謂「自由」與「意義」都是重大又不宜界定的詞,更中道的說法或許是:若批評無空間,讚美則危險。
 
這種危險已出現端倪。只不過,近期這一輪久違的批評聲,究竟將帶動社會風氣的轉變,抑或只是曇花一現的冷靜?這取決於中國社會的集體選擇,更取決於領導階層是否決心讓輿論走出一條能讚美也能批評、健康而理性的道路。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