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需更積極推動電動車

2018-07-09
 
AAA

 

 ebus .png

 
空氣污染每年給香港帶來高達210億港元的經濟損失。電動車政策未能激勵商用和私家車主快速轉向電池動力車,從而創建出一個電動車生態系統。而在邊境的另一邊,中國內地城市深圳已經完成了公共交通工具向電動車的轉型。中國現在是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頭號消費者。
 
贊成:
中國現在在電動車生產上引領世界在今年3月舉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改善中國環境成為國家的首要任務之一,而抗擊空氣污染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在中國的主要城市,「新型能源」政策正在快速推出電動車。2017年,中國的汽車生產商製造了近80萬輛電動車,包括汽車、巴士和卡車,其數量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生產電動車的總和。
 
圍繞電動車,大部分的焦點都聚集在私家車上。然而,中國正在經歷快速城鎮化,超大規模的人口都集中在城市。隨着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持續,居住密度將進一步增高,城市政府將需要對更優良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資,而非依賴私家車來滿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因此,從交通方式的轉變來抗擊空氣污染需要推動公共交通工具的電氣化。
 
城市一般都傾向於修建地下鐵路作為交通幹線。很多中國城市已經超這個方向走了很遠。但是,進一步擴大地下交通系統一般都需要花費數年,此外地下交通設施大多造價高昂,且施工過程也極其複雜。城市越來越意識到,他們需要依賴公共巴士作為解決方案。但其挑戰是,巴士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和地下軌道交通一樣有益於環境。
 
電動巴士已經推出超過10年了,但最普遍的問題就是這種巴士存在運行距離的限制。與私家車不同,公共巴士的利用極其廣泛,承載人員極多,這又進一步加劇了運行距離的不足,凸顯了對一個良好充電基礎設施的需求。
 
深圳引領潮流
 
若有政治意願,必然會找到解決方案。
 
截至去年12月,深圳這個城市的1.6萬輛公共巴士已經全部改為電動車。引領這一轉變的是比亞迪,該汽車公司在幫助深圳將其的士車隊轉變為百分之百電動車上也起到了類似作用。雖然比亞迪本身還稱不上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巴士生產商,但該公司通過研發投入已經積攢了相關經驗。
 
香港政府也推出了促進使用電動車的政策,但該政策僅面向私家車。頗具吸引力的登記稅減免措施,令香港成為了人均擁有特斯拉率最高的城市。雖然該項政策後來被大幅削弱以控制私家車數量的進一步增長,但香港依然未有面向巴士或商用電動車的戰略。事實上,這甚至都不在香港政府的考慮範圍內。
 
香港缺乏政治意願
 
香港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但她正在失去在電氣化道路交通系統上引領全球的機會。雖然香港面臨獨特挑戰,例如絕大多數香港巴士都是雙層車,但如果擁有明晰的政策遠見、政府領導力以及相應的投資,這些挑戰都並非無法跨越。或許香港最大的問題在於政策制定上的半心半意,這是出於對行差踏錯的恐懼,同時也是出於香港政府同時要應對很多利益相關方的需要。
 
如今,創新與靈活的組織結構密切相關。全世界的政府都在尋求各種新方法來讓自身變得更加靈活,從而更具創新力。保持靈活意味着需要快速出擊,快速建設,犯錯,然後快速從中汲取教訓,並為下一次獲得最佳解決方案而進行創新。財務狀況優良的香港政府完全可以在這些方面進行投資。
 
一直以來,香港都是最發達的世界級中國城市,但似乎不可想像的是,為何她的鄰居城市深圳已經在轉向電動車上一躍走在了香港前面。在這個層面上,香港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內地城市學習。
 
反對:
我們需要具有凝聚力的政策整合 
 
Mark Webb-Johnson
 
香港是推行電動車的絕佳地點:我們擁有一個封閉的道路系統,駕駛距離有限;電網設施可靠又處處可及。我們同時還有着令人震驚的嚴重路邊空氣污染。
 
根據香港大學公共健康學院的報告,空氣污染每年造成超過1600例過早死亡案例,超過11萬日住院天數,以及超過260萬次醫生訪問——這些加起來給香港帶來的經濟損失超過210億港元。香港政府針對電動車的政策完全無法有效應對這種狀況。
 
雖然電動車的行駛成本較低(相對收稅的汽油/柴油,效率更高、更便宜),有數據顯示香港車輛每年行駛的里程數僅為歐洲的四分之一,更僅為美國的八分之一。電動車行駛里程越高帶來的收益就越高。加上政府推出的針對電動車115%的首次登記稅減免措施,這都導致一輛新電動車的成本要遠低於一輛同等排量的汽油/柴油車。
 
雖然香港或許是推行電動車的絕佳地點,而整個社會也會從呼吸更清潔的空氣中大大受益,那麼究竟是什麼在制約着我們呢?
 
電動車生態系統缺位
 
香港需要立法來支持把電力引向私家停車場的權力。我們擁有在公寓和辦公室使用電力的權力(稱為地役權),那為什麼我們不能擁有在自家停車場使用電力的權力呢?我們需要一項金融政策來抵銷電動車與等量汽油/柴油車之間資本投入的差距:這在「污染天數」原則下可以做到收入中立。
 
我們需要一個公共交通政策來允許分層服務,促進競爭,並鼓勵消費者向電動車轉型。我們需要快速擴張公共和私人充電網絡。
 
香港極需一個全方位的思路來管理向電動車和可持續交通的轉型:一個不僅針對車輛的政策,同時還應是一個針對充電網絡的政策,一個管理框架的政策,以及一個支持性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
 
文章原刊於《中國日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只有商用與私人電動車推動策略雙管齊下,全面發展充電站網絡,再結合全面適切的換車資助政策,才能使本港的電動車生態圈健康發展。慢慢走上深圳的自給自足、良性循環電動車發展之路。

    袁順圍  202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