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懶理漏水 中醫淪「麥難民」

2018-08-06
 
AAA

「麥難民」最細僅19歲 成因眾多非只單一房屋議題

本港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內,不難發現「麥難民」的蹤影,有人將「麥難民」與「無殼蝸牛」畫上等號。不過,有組織今年6月展開全面的調查,發現超過七成受訪者有居所,但因在職貧窮、居住環境惡劣、無法負擔冷氣費,甚至或家庭因素而有家歸不得。組織倡議政府應增加資源予福利機構及服務團體,讓更多外展社工協助「麥難民」。

太平山青年商會「守望者-香港快餐店夜宿者調查研究」計劃在今年6月期間,動員逾百名義工以小組方式,於全港116間24小時麥當勞考察和訪問,昨日發表調查報告。報告發現有334名「麥難民」,並成功訪問當中53人。

相關文章:

Harry:住劏房,洗衫都係一種煩惱

數讀香港:6.42萬人每周工作逾72小時 飲食業最苦

報告指受訪「麥難民」平均年齡是53.4歲,當中最年輕是19歲,最年長為79歲。

[CropImg]443244.jpg

逾半有工做 有人避家人

調查發現,57%受訪麥當勞夜宿者表示自己有全職、兼職或自僱工作,43%沒有就業。

71.1%受訪的麥當勞夜宿者有其他居所,包括公屋、私人租住單位或劏房等,並不是無家者或露宿者,28.9%則表示麥當勞是其唯一住所。

計劃顧問李浩然指,調查結果發現「麥難民」夜宿麥當勞的原因可分為三個層面,包括房屋問題、經濟問題及家庭關係。房屋問題一向困擾本港,近兩成受訪者因為租金高昂,劏房租金節節上升,被迫搬到麥當勞居住,亦有受訪者正在輪候公屋,只好在麥當勞「暫住」。

[CropImg]20151113092435108.jpg

家庭方面,約一成受訪者表示與家人有衝突或不合,下班後寧願到麥當勞消磨時間。

經濟問題佔較多,調查發現逾兩成受訪者雖然有居所,但無法負擔電費及冷氣費,亦有受訪者因居住環境惡劣、節省上班交通費及時間等種種因素,選擇到24小時麥當勞過夜。

調查訪問了一名夜宿麥當勞近一年的執業中醫阿輝,他指租住的單位出現裂縫及漏水的情況,惟業主不欲花錢維修,他亦無法負擔同區相約大小的租金,只好在晚上應診,以賺取更多金錢,應付租金。他後來發現一來一回時間及金錢不划算,把心一橫在麥當勞長期留宿,稍作休息便直接上班。

[CropImg]20151113092429564.jpg

黃銳華:政策忽略軟件支援

太平山青年商會會長黃銳華表示,是次調查發現「麥難民」問題並非單一房屋議題,或有可能因家庭問題所致,惟過往政策只聚焦在硬件上,忽略了軟件支援。

他坦言,聆聽受訪者的遭遇及想法時,希望自己是一名社工,因為社工的專業能提供更適當的支援,並更有效地解決他們的問題。

他建議政府推行更有「溫度」的政策,包括增加資源及撥款予福利機構和前線的服務團體,以進行更多外展工作,並定期調查香港麥當勞夜宿者。

他又認為,商界、社福機構及市民亦可肩負責任,例如積極推行「社區經濟發展」、安排更多義工作定期的探訪多關心身邊的人、提升鄰里之間聯繫等。

文匯報原文:http://paper.wenweipo.com/2018/08/06/YO1808060011.htm

圖:文匯報、大公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