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電競港隊「冇錢冇獎牌」 楊全盛:業界自籌獎金鼓勵

2018-08-15
 
AAA

yeung1.jpg

印尼雅加達奧運周六(8月18日)揭幕,9名香港電子競技(電競)選手將為香港爭勝,香港電競總會會長楊全盛表示,港隊在6個項目中有4個入圍,更是從「死亡之組」東亞賽區出線,已證明選手水準之高,有信心很大機會奪標。不過,有選手聽聞即使贏取冠軍都不會有獎金、獎牌(相關報道請按此),他承認屬實,並指由於電競在港未正名為體育項目,港府今次無提供任何資助,明言選手是為香港電競發展作「開荒牛」犧牲,電競總會正尋求贊助,希望提供象徵式獎金以示鼓勵。

相關文章:

電競「逆境王」征亞運 為港爭取「沒有金牌的冠軍」

方保僑:香港發展電競如何追落後

李祖傑:如何籌組與建立一隊香港電競戰隊?

 

相信其他環節與傳統運動看齊

楊全盛接受《思考香港》專訪時表示,今次電競賽始終屬於表演性質,為4年後杭州亞運作嘗試及磨合,所以賽會將不提供獎牌,但一樣會有三甲。至於其他環節,例如奏國歌、登頒獎台等,會否與其他運動項目看齊?訪問當日,距離電競第一個比賽日不足20天,楊稱仍未收到詳細流程,但相信「同傳統運動唔應該好大分別!」

20180805_01B.jpg

獎金方面,獲政府資助運作的香港體育學院早前已宣布,在兩大獎金計劃下,個人及隊際金牌運動員,將分別獲得80萬及160萬港元的獎金。另一邊廂,未屬正式運動員的電競選手卻不受惠於獎勵計劃,「打生打死」都是零獎金。楊全盛說:「作為第一任代表香港的電競選手,佢哋可以好proud of自己,但我都可以好老實講句,都係第一次搞,你話佢哋係開荒牛,絕對係,但亦都可以咁講,佢哋係pioneer,係先鋒。將來香港電競業界可以搞到好好、好勁,都係因為佢哋今日肯為香港作出一啲犧牲,真係代表我地奪標。」

為鼓勵選手,電競總會正與不同機構、贊助商洽談,籌集象徵式獎金,料比賽展開前能確定金額,但「當然冇(一般運動員)咁豐厚」。

20180613031606281.jpg

加入港奧委會望一兩年內成事

事實上,現時香港仍未承認電競為體育項目,政府對業界、選手支援有限,楊全盛指之前有些選手去歐洲比賽,「輸咗分分鐘連返嚟嘅機票錢都冇」。而此番出戰亞運,選手飛到印尼的機票、住宿費用,都需要由香港電競總會及亞洲電子競技聯會(AESF)承擔。

為扭轉業界「食自己」現象,楊全盛表示,電競總會約半年前已入紙申請加入港協暨奧委會,一方面為求盡快得到2022亞運籌組港隊的資格(只有港協暨奧委會的成員組織才能派出運動員代表香港參與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或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舉辦的大型運動會,包括亞運、奧運);第二是進一步向當局爭取相關體育政策支持,例如加入體院精英運動員計劃。他形容進展樂觀,希望一、兩年內可正式獲批加入港協暨奧委會,讓業界有更多時間籌辦高質素本地聯賽,選拔下屆亞運代表。

至於加入奧委會是否代表得到港府承認為體育,他說「more or less(差不多)可以咁講。」據他了解,要獲民政事務局承認為體育項目,先決條件是港協暨奧委會成員,「當然有時間及程序,但相信會水到渠成。」

20171211030130215.jpg

不應成為「曲高和寡」體育項目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早前說「電競是否體育要交由業界決定」。有意見認為政府卸責,無為業界定立清晰定位。即便是電競應著重產業化還是體育方向發展,業界內部都有不少討論。

楊全盛則認為,推動電競產業化與正名體育其實無衝突,可以同時進行,「政府而家的確需要將電競變成完整產業,吸引私人投資,有一個完整生態系統,比起純粹將佢變成一個『曲高和寡』的體育項目更重要。」

但他強調業界只能擔當推手,「我哋呢班人都會老,有一日會離開業界」,之後政府必須負起引領者角色,長期投入資源推動電競發展。他舉例在台灣,當地政府都出資3000萬台幣舉辦「六都聯賽」(《英雄聯盟》(LOL)六都爭霸戰)。「係咪每年政府都要做?唔係。但政府帶頭去做,有好效果,自然就會有商業贊助……不見得政府需要長期chip in錢(出錢),就算係,相對嚟講都係好『九牛一毛』,帶動到一個整體對年輕人有利的產業,我都覺得值得投資。」楊全盛又指,以往許多家長擔心電競淪為年青人沉迷打機的藉口,但近年都開始能分辨兩者不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