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傑:如何籌組與建立一隊香港電競戰隊?

2018-08-15
李祖傑
電子競技發展經理及電競隊領隊
 
AAA

kowloon1.jpg

香港的電子競技行業發展剛剛起步,與其他亞洲地區不同,韓國、中國、台灣、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及越南等電子競職業化已經最少起步數年,當中有些地方更已把電子競技納入國粹、運動及文化,所以香港於此方向上的步伐嚴重落後,大部分市民仍未能區分「打機」與電競。

相關文章:

電競「逆境王」征亞運 為港爭取「沒有金牌的冠軍」

方保僑:香港發展電競如何追落後

亞運電競港隊「冇錢冇獎牌」 楊全盛:業界自籌獎金鼓勵

 

職業選手以往多到中台發展

同時亦因為當初電子競技行業並未普及,大多家長都不願意讓子女以此作於職業,而市場亦未有太多公司支持,故此組班成為職業隊伍甚有難度。在論及組班前,先補充少許歷史,其實數年前就只有鍾培生先生的HongKong Esports (HKES)為僅有的香港職業隊伍。而早在HKES前還有數隊業餘隊伍活躍於香港電競比賽界,但大多後來都沒有持續發展,很多職業選手都到其他地區追夢,如中國大陸及台灣等等。所以當我籌組戰隊時,已沒有太多「當打」選手作選擇。

於籌組時期,當時最火熱遊戲當然是大家熟悉的英雄聯盟 (League of Legends ,簡稱LoL),而我亦喜歡愛觀看英雄聯盟的職業比賽,所以沒想太多,很快便選擇為我們公司的首隊戰隊的方向。以戰隊領航員的身分來說,必須要對該遊戲有大量的熱誠及一定的認識,如有想投資或投身於電競界的讀者問我意見,我必會告訴他們有必要做更多的準備,很多戰隊組成時都碰了不少的釘。就以我們戰隊 Kowloon Esports 為例,我們當時認為以當屆英雄聯盟國際大學冠軍賽冠軍 Team IVE 作為班底會比較「穩陣」,因為他們理應是「夾慣夾熟」及正於當打之年,結果我們卻忽略了「學界」與職業的距離,以及選手由業餘轉型為職業過程中的壓力。幸好,及後我們請來了兩位前LoL Master Series (LMS) 選手 LOFS 及 Empt2y,實行以老帶新的方式跌跌碰碰於我們初季的Elite Challenge Series (ECS),感謝於兩位及後來加入的 Hologram 選手,我們首季最終以第五名完季護級。

打電競不是廢青

而我亦於此期間明白了很多,學習更多與隊員們相處,令我們戰隊能夠持續進步下去。但假如我可以重新選擇,或許我會有更好的籌組方向,所以我亦願意為想組班的公司或讀者提供意見。首先,你們必需要定立戰隊的方向,目標永遠早於行動前出現,才能夠實行。而我當時為戰隊訂立的方向是以全粵語班底闖進LMS,讓更多人知道香港或澳門是有電競人才的,同時亦想以此為更多年青人、學校及家長定下榜樣「打電競不是廢青之為」。當中每一位選手為了追夢,背後的付出都是值得尊敬的,不論是為追夢而完成大學學位,或是提早輟學,都只是選擇,並沒有對與錯。於香港這個結果論的社會,結果大於一切,既然未有人做到,為何不能由我開始﹖

組班宜由前職業選手開始

另外,我認為以一些大型業餘比賽冠軍或前職業選手作為組班班底是最穩健的選擇,當然戰隊亦會少了故事性,令市場更難認同及投資。最後是資源與配備,這點是我至此刻仍在努力的範圍,作為領導者,我必須於投資者及戰隊中間作磨合,而這是永遠不會完的工作。因為投資者永遠希望可以以更少投資獲更多回報,而選手永遠想有更好的環境及待遇。也許有人認為雙方坐下來商討便可解決,但事實上這事並不會發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