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小雲:從拍賣會看中國藝術買家

2018-10-12
伍小雲
自由人
 
AAA

Sothebys HK IMG_4285 ACL.jpg蘇富比香港2018年秋拍,西方藝術賣個滿堂紅 @伍小雲

最近蘇富比在倫敦的拍賣會鬧了一個藝術界「世紀大整蠱」事件,拍賣官以1百萬英鎊拍出街頭塗鴉藝術家班克斯(Banksy)的作品未久,畫框內置的碎紙機隨即啟動,把作品碎掉了一半,令在場眾人嘩然。跟着幾天各媒體熱烈評論,讚的說班克斯此舉是諷刺藝術商品化,陰謀論的則說這其實是令他的作品升值得更多的把戲,甚至說蘇富比事先是知情的,讓他上演這鬧劇。不論如何,班克斯的惡作劇成為這次拍賣會最搶鏡的新聞。

商品化與否,不爭的事實是藝術交易已變成一門大生意,雖然2017年總成交價值還未回到2008年金融風暴前的水平,但亞洲買家由購買自身國家的藝術品擴闊至西方藝術,使市場變得熾熱,就以拍賣會為例,不斷創高價的紀錄在近年已成常態。本文就藝術拍賣探索其中一個動力:中國買家。

頂級價位的拍賣市場與財富息息相關,以擁有十億美元資產為計,亞洲富豪的數目在2016年已超越美國(1)。近十年藝術拍賣市場的發展,亦反映了亞洲 — 尤其是中國 — 買家的購買力已能夠影響市場方向,而大陸市場,更是拍賣行必爭之地。2017年全球拍賣市場銷售額最高的是佳士得,其CEO Guillaume Cerutti就在華爾街日報的訪問中說他們三分一的買家是來自亞洲,而中國就更是他們主要的市場。綜觀各種資料,國內買家在朝着以下方向演變:

(1)追求高質素的拍品

國內買家累積了拍賣經驗,競投之時對贗品變得小心、要求拍品要有清晰來源(provenance)。Artprice.com/中國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的數字(2)顯示純藝術品(fine art,即繪畫、雕塑、攝影等等)在國內上拍的數目雖然由2010年的高峰回落,成交率卻未有提升,反映了中國買家不是甚麼都買一通。看來內地拍賣行「減量提質」還要繼續努力,以獲取買家的信心去競投。結算方面亦顯示買家比以往更小心,根據artnet/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的報吿,截至2018年5月15日,在2017年成交的拍品已完成結算的只是總成交額的49%,為歷年最低(3)。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瑞銀(UBS)的2017年藝術市場報告就指出結算比率低是與贗品和拍品來源存疑有關。(4) 中國買家除了對拍品真偽和出處小心外,亦追求高質素的拍品,尤其是私人美術館的興起,就更推動博物館級數藝術品的交易。

(2)收藏範圍由中國藝術或中國籍藝術家擴闊至西方藝術

中國買家鍾情中國藝術與文物,除為了鑑賞、收藏外,把流散海外的文物帶回國也是一個動力,早年藝術價值受議論但鬧得熱烘烘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部份就是透過拍賣而回歸國內。內地買家競投中國藝術,在頂級價位的拍品更是活躍。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在2017年以1億4千多萬美金成交,成為打入億元美金拍品的第一位中國藝術家。負責的北京保利就透露買主是國內藏家,近十位的競投者大部份也是來自內地,而且大都擁有民營美術館(5)。巴塞爾藝術展/瑞銀的排名更顯示齊白石這作品在2017年全球十九世紀藝術類別中拍得最高價,連梵高的畫作”Laboureur dans un Champ”也給壓下至第二位。古典藝術(Old Masters)類別首位是達文西的”Salvator Mundi”「救世主」油畫,以拍賣史上最高價4億5千萬美金成交,其餘十九件最高價拍品,有十件之多是出自中國畫家手筆,大部份是從北京舉行的拍賣會拍出,雖然買家的身份不明,但大概可以推斷當中不少是中國買家。

國內買家亦與亞洲其他買家競投西方藝術,Cerutti在華爾街日報訪問中就提到四分一西方現代藝術的拍品是被亞洲買家拍得。乘着這趨勢,佳士得在本年九月於上海推出西方藝術拍賣會,全部拍品成交,該拍賣行隨即宣佈將會加大西方藝術的供應,以滿足大陸買家的需求。蘇富比在香港秋拍中亦舉行了歷年來亞洲最大的現代/當代藝術晚拍,而這類別的西方拍品在其香港2018年春秋二拍亦賣個滿堂紅。中國買家在西方藝術頂級價位市場也甚突出,拍賣史上第三高價(1億7千萬美金)莫迪里阿尼 (Amedeo  Modigliani)的畫作,”Nu couché”,就是由國內買家所拍得。

(3)所參與的拍賣會由內地、香港、以至紐約、倫敦

佳士得與蘇富比是2017年全球成交價最高的拍賣行,後者早於1973年在香港舉行拍賣會,前者也於1986年在港成立,自此香港一直是他們舉辦拍賣會的基地,早期的客戶是香和台灣的收藏家,演變至今香港是亞洲和國內買家競投藝術品的重要渠道。這兩家百年老店的品牌、他們與收藏家家族和大企業的人脈關係、有系統的文獻記錄等等,都有助他們搜羅珍品和建立商譽,吸引眼光正走向世界的中國買家。有分析指出中國買家不受地域限制,那裏有他們喜歡的拍品,他們就往那裏競投,中國買家的熱切,使他們成為拍賣行的重點客源。

縱然蓬勃,藝術市場也受外圍因素影響而有起跌,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國內政策方向等等可能令中國買家購買的趨勢作出調整。而競投的對象,近年的拍賣就反映中國買家的興趣是梵高(Vincent van Gogh)、畢卡索(Pablo Picasso)、沃荷(Andy Warhol)等等「名牌」藝術家,至於有否考慮拍品的水平是否值得高價買入、買家們會否嘗試其他沒這麼「流行」的藝術家、又或者中國買家是把藝術作為投資、或是培養像傳統收藏家的情操、鑑賞和收藏喜歡的藝術等等,相信還要時間讓中國買家去摸索和演變。肯定的是中國藝術拍賣市場和買家,已成為藝術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亦是兵家必爭之地。

 註釋:

 (1)“UBS PwC Billionaires Report 2017.” 瑞銀、羅兵咸永道。2017年10月。 https://www.ubs.com/global/en/about_ubs/art/2018/billionaires-report.html  

 (2)“2017年度藝術市場報告。” artprice.com,AMMA(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https://zh.artprice.com/artprice-reports/zh-the-art-market-in-2017

 (3)“中國文物藝術品2017年全球拍賣統計年報。” artnet、中國拍賣行業協會。2018年8月。http://www.cn.artnet.com/cn/chinese-art-auction-market-report/   

 (4)“The Art Market 2018.” Art Basel, UBS. https://d33ipftjqrd91.cloudfront.net/asset/cms/Art_Basel_and_UBS_The_Art_Market_2017.pdf   

 (5)「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拍9.315億 買家為中國藏家」。中國新聞網/新浪。2017年12月18日。http://collection.sina.com.cn/auction/pcdt/2017-12-18/doc-ifyptkyk5063770.shtml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