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平淡兩會見新意

2019-03-11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222.jpg

「今年兩會你們關注什麼?」每年兩會前夕,境內外媒體人偶爾碰面時,總會這樣互相打探。今年更不例外,從剛踏上北京一直到在北京大會堂採訪,我就被同行問了N次。

誰讓我從事的是媒體行業?「你們關注什麼?」這句一半問候一半打聽情報的問題,在媒體人之間就如北京人的見面問候語「吃了嗎?」一樣,屬於想都不想就會脫口而出的開場白。

然而,今年情況特殊,來採訪兩會到底要關注什麼——成了好些外媒的煩惱,一名剛認識的境外媒體同行在人民大會堂就一臉愁苦地對我說:「我真的不知道要關注什麼……」

今年沒有政府換屆、沒有人事議案、沒有修憲;又不像早幾年般有原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會不會落馬的大懸疑、或重慶官員神秘出走之類的謎團。再加上近年中國整體言路不活躍,國內媒體與各方人士不敢設定議程,不再藉著兩會拋議題吸引眼球;還有今年兩會召開前中共發文警告要堅決防止和糾正一切偏離「兩個維護」的錯誤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級紅」「高級黑」……上述種種因素疊加起來,2019年兩會的話題性與熱鬧程度大大減少。

不過,說2019年兩會沒有值得關注的信息,卻很不公允。

遠的不說,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就展示中國政府將大力支持民企尤其是小微企業、保障民生、着眼國內市場而非對外擴展、要求有效投資,提倡城鎮柔性化治理、精細化服務等思路,就讓人耳目一新。

這是在美國發動貿易戰、國內經濟下行造成「多年少有的國內外複雜嚴峻形勢」,「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更多更大」的現實中,中國政府提出的因應之道。與中國這些年來不斷突出加強管理、加緊管理的基調不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這份政府工作報告,全文貫穿「減負」與「放水養魚」的理念,尤其正面回應了2018 年民企在「國進民退」氛圍下的普遍不安與焦慮。值得注意的是,所謂國有資本要「做強做優做大」的提法沒有在報告中出現。

政府工作報告不只大規模為企業降稅減負,也關注為基層幹部減負的問題。報告坦言,目前「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重留痕輕實績,加重基層負擔」,要求各級政府「讓幹部從文山會海、迎評迎檢、材料報表中解脫出來,把精力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為此國務院及其部門要帶頭大幅精簡會議、把文件壓減三分之一以上。細細品味起來,該報告內含許多十分具體,回應輿論呼聲又敢於扭轉、糾正時弊的主張,是一份有李克強個人特色的政府工作報告。

當然,公共政策不像人事議案或爭議性話題般搶眼球,未必人人都能體會或感興趣。這或許是人們感覺今年兩會比較平淡、或不知道該關注什麼的原因之一。

再者,困擾中國好幾年的「落實難」陰影,依然在許多人心頭徘徊不去。例如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早在2013年已經正式提出來,但改革的進度至今不讓人滿意,當民眾對官方宣示目標能否落實缺乏信心時,大家對於官方文件的關注自然不會太高。

有企業主就記得,去年政府也實施了減稅降費措施,但是企業不感覺「解渴」,因為減稅減的是名義與法定稅率,影響企業實際稅負的因素卻還涉及到徵收率的變化;有時候是稅率減了,其他繳費又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依然沉重。簡而言之,如果各級部門不是真心真意為當事方「減負」,總有各種辦法把負擔「加」回去。同理,政府工作報告主張推進市場化改革,列出許多為企業、民眾、基層幹部減負的目標,但倘若大環境不配合或既存問題沒有相應改變,關鍵的優惠將難以落到實處。

一般人或許覺得中國兩會平淡,但從新聞報道與觀察中國的角度來說,兩會呈現的多重面向、不論是說出來的政策或背後的思路差異,理想與現實在中國的矛盾,都是值得觀察的內容。中國兩會「平淡」其實是個偽命題,再平淡的兩會都有張力,讓人在平淡中見真章。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中國高層希望把兩會打造成嚴肅的議事平台,極力避免不和諧的聲音,即便在疫情暴發前的那幾年,兩會的紀律約束已在不斷收緊

    楊丹旭  202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