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紀行】鮑渤:眼神說出了真相

2019-05-06
鮑渤
資深傳媒人, 香港傳媒主筆協會成員
 
AAA

e6a56193-b8a9-42f0-9769-5a2a3f4e6cc0.jpg

新疆之行的重點,也是最敏感之處,是採訪備受國際輿論抨擊的教育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簡稱教培中心)。這類中心遍佈全疆,我們參觀的是前些年暴力恐怖高發區、位於南疆的喀什,並採訪了「校長」和學員。

世界對新疆教培中心的關注,始於西方媒體的報道,以及持續的炒作。筆者瀏覽了幾乎所有的美英媒體主流媒體網站,發現對新疆報道表現得「最積極」有美國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彭博新聞、美聯社。

相關文章:新疆紀行系列評論之一: 新疆是中國最安全的地方

如果不是自己走一趟,真以為西方媒體報道的是真相,或者接近真相。英國《衞報》(The Guardian)今年一月刊登的一篇文章,標題赫然見「進得去,出不來」(If you enter a camp, you never come out: Inside China’s war on Islam),美聯社去年五月以「中國的管教營令人聯想到文革」(China’s mass indoctrination camps evoke cultural revolution)。

毋庸迴避,不論是中國的官方媒體,還是西方記者,都會聚焦幾個問題並急切尋找答案:學員(西方媒體用Inmates,被拘押者,收容者之意)是怎麼進來的,「入學標準」是什麼?是自願來的嗎?假如不願意會怎麼樣?「寄宿」期間能回家嗎?要在裏面呆多長時間才能「畢業」?

驅車前往喀什教培中心,途中看到路邊有學校操場的學生在上體育課,筆者以為屬於「管教」性質的教培還有一段路,不太可能與普通學校隔壁,沒想到司機在附近停下車說「到了」。大門口有防重型車輛撞擊的加粗障礙,但這在新疆的許多建築物都有,沒有特別之處。筆者看不到鐵絲網、瞭望塔等監獄必備的一些設施,也見不到警察和武警站崗。中心確實有監控設施,如走廊的攝像頭。

d7e74873-1389-4ff2-95b0-b7f2603f0253.jpg

教培中心的操場上同樣有很多學員在上體育課,沒穿統一的服裝,絕無拘留看守所的森嚴氣氛。與筆者同行的記者看到一群學員在打乒乓球,一時技癢上陣對壘,博得陣陣喝彩聲。據校長(維吾爾族人)介紹,中心原來是普通學校,2017年才改作「職業技能培訓」用途,核心任務是「三學一去」(學國家通用語言、法律、技能,去宗教極端思想)。

抵現場採訪之前,留意到幾乎所有的西方媒體報道,都稱之為集中營、再教育營、拘留中心(Concentration camps、Re-education camps, Detention Centres),而不是用當地政府所稱的教培中心(Vocational skill education training centres)。筆者無意「咬文嚼字」,只是想說明,在新疆問題上的用詞區別,足以反映其對報道對象的取態和立場。

報道中用「集中營」一類的詞,讀者會聯想到納粹設在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或者蘇聯設在西伯利亞荒原的古拉格。但筆者見到的數百學員,不論是在課室、球場、飯堂,個個笑臉相迎,顯得輕鬆自在。筆者看不到任何人有身心受到虐待的跡象。你能說這是集中營嗎?

75605fe3-b5da-4f55-bb84-4cc4bf77f26a (1).jpg

除了「教培」稱謂不同,在有意無意之間,西方媒體報道措辭如Chinese settlers, New masters,Crackdown, Imprison, Hell,其實都帶着意識形態的偏見,凸顯對新聞事件的報道已經有了「預判立場」。

還有一點有助我們了解教培的性質。據校長介紹,經過批准,學員可以回家與父母子女聚會。筆者問假如學員不回來能怎麼樣,校長沒有正面回答,只說目前還沒有出現這個情況。

b790fa0e-2b70-4e42-9411-e34ff5cad77b.jpg

cf3908ed-fd6f-4485-8947-fabe211c316b.jpg

教培中心提供的課程可謂五花八門,有國語(當地稱國語,而不是普通話)、法律通識、音樂舞蹈、美術書法、電子商務、美容美髮、服裝設計、手工藝製作、食品加工等等。維吾爾族人對顏色的運用很有天賦,這在其服飾和繪畫作品中顯而易見。陪同的地方官員說,維人自古以來就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能說話就能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近年來由於受「三股勢力」影響,才變得男人蓄阿拉伯式長鬍鬚,女人穿黑色罩袍,傳統婚禮上的載歌載舞也消失了。

有媒體質疑,學員可能是由公安或基層幹部安排在外媒面前作秀的,比如安排個別「優秀學員」坐在課室的最前排「答記者問」。但這種假設不攻自破,因為當局允許記者的採訪是開放式的:隨便問任何人,隨便提任何問題。

f4fad023-3625-460f-b604-7937d1fa58ff.jpg

f1ddd174-08e5-406d-b0db-2c02650a92ff.jpg

不過,筆者注意到一些細節,還是有「着墨」的痕跡。比如問到「你是怎麼進來的?」,學員的答案頗為雷同,大致上是被「極端思想感染」,都「感謝黨和政府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回答時的姿勢也是立正筆挺。據校長介紹,中心的學員最小的23歲,最大的37歲。雖然課堂紀律嚴明是好事,但筆者認為面對來訪者可以隨意一些,畢竟都是成年人。

至於如何把握「入學的度」,或者說「思想極端到什麼程度才有資格入學」?也是個值得掂量的議題,在南疆出現的一些現象,比如不承認政府發的身份證或戶口本,撕掉結婚證,不光顧漢人開設的工廠和醫院,等等,都需按個案評估處理。

遍佈新疆的教培中心學員人數是個謎。西方媒體報道是「逾百萬」,紐約時報稱這個評估基於「當事人的敘述、衞星照片、還有洩露出來的官方文件」。新疆自治區主席雪克來提·扎克爾否認這個數字,只是表示如果有一天社會不再需要這些中心了,將會逐步消失。其實,以中國現在領先全球的大數據分析和人口管理的水平,不難拿出一個準確的數字,盡快消除外界的疑慮。

「學制」也沒有具體規定,有數月就離校的,也有一年多近兩年才能出去。問到「學成結業」的標準,校方稱有專責該項事務的專家評定。

《環球時報》曾發表社論,「新疆的和平穩定高於一切,以此為目標,各種措施都可以嘗試,實際效果好的就應總結推廣」。毫無疑問,打擊恐怖主義是國家社會面臨的重任,無分中外。新疆「教培」強調「有病就要早治,不要等到病入膏肓」。這種「防患於未然」的舉措雖然與西方的做法不太一樣,但效果明顯卻是鐵一般的事實。恐怖主義的空間由於受到「極限擠壓」,新疆已經29個月沒有發生暴恐襲擊了。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 Eyes are the window to your soul」 (眼睛是靈魂的窗戶), 古羅馬的哲學家西塞羅也說過類似的話,「The face is a picture of the mind as the eyes are its interpreter」,雖然老套卻是深刻。筆者留意到學員們大致上都神情愉悅,這種精神面貌是不可能在「集中營」出現的。他們的眼神,告訴了你要尋找的真相。

 

延伸閱讀
  • 習近平等中共高層在新疆、西藏的公開活動中,沒有提及西方和「敵對勢力」對這兩個重要邊疆地區的打壓和破壞,而是強調推進當地經濟發展,這將是今後一個時期中國高層在新疆、西藏維護「長治久安」的主要政策。

    于澤遠  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