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尋找「有關部門」

2019-05-14
 
AAA

KAN1.jpg

中國官員答問、官方新聞報道裡,經常出現一固定詞組:「有關部門」,但「有關部門」到底是哪個部門,有時候卻不好回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前天就碰到了這道難題。

本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升級對華加征關稅,讓中美貿易磋商陡生變數。面對這顆震撼彈,北京要如何回應?還要不要同美國繼續談?中國貿易代表是否還會按計劃赴美磋商?外界急着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前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媒體逮住發言人努力想問個究竟。

面對記者群追猛「問」,發言人耿爽四次建議「向主管部門詢問」,最後有記者忍不住問到底:「請問我們到底該問哪個有關部門?」

耿爽當下回答:「有關部門當然就是有關的部門了。無關的就不能稱為有關部門。 」

我不在記者會現場,但可以想像,這番接近於繞口令的回答,大概會讓提問的記者又好氣又好笑,發言人是回答了問題,但記者還是沒有得到答案。

這經典的一幕昨天被觀察者網、《環球時報》、長安街知事等微信公眾號報道,也激起很多人紛紛關心起「有關部門」。有媒體同行提醒,「有關部門」在中國還有眾多「同胞兄弟」,例如有關單位、相關部門、有關方面等等。

「有關部門」在中國確實是個高頻詞,只要涉及官方會議、批示、文件、報告,十有八九會出現「有關部門」。這個表述非常籠統,只知道是跟事情有關係的部門或組織,卻不清楚具體是哪個單位、哪個部門?網上有人因此開玩笑稱,「有關部門」是中國最神秘的部門。

還有媒體調侃,千萬別小看「有關部門」,它可是中國最有擔當的部門,每回發生各種大大小小的負面事件,「有關部門」一定挺身而出,誓言徹查、處理、追責、監督,總之會把事情負責到底。

從正面看,「有關部門」其實有它存在的必要性,許多問題可能同時牽扯到多個部門,在對外發佈的信息中,逐一列舉太冗長,以一個「有關部門」統稱最乾脆直接;遇到職能分工第一時間較難明確,或一時間無法準確指向責任部門的複雜問題,「有關部門」還能先「擋」一下。

有同行就曾碰過官方這樣的回應:「有關部門會根據有關條例作出相關決定」,差點沒讓她把頭髮給抓光。

其實,「有關部門」並非中國獨有,以前在新加坡跑新聞,官方就一些事件回應媒體詢問時,也會出現「有關部門」,在英語里叫「relevant authorities」。不過,如果這個詞組用得太頻,難免讓人感覺到敷衍的意味。這個含糊其辭的詞組,讓官方留下轉圜空間,但遇到具體問題時,會不會變成說的是「有關」,實則「無責」,成為推託之辭?

在官方話語中,「有關部門」長期高頻存在,多少透露出官方在公開決策過程、責任歸屬時的猶豫,行政部門可能清楚跟誰有關跟誰無關,但對外發佈的信息缺少明確性和透明性,普通民眾就只能瞎猜,有困難要解決、有問題要反映,可能連「有關部門」的門兒也找不到,更別指望能進行什麼輿論監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前天搬出「有關部門」,也許有外人所不能體會的難言之隱。其實,經貿問題一般由商務部負責,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是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國副總理劉鶴,因此「有關部門」必然包含商務部和國務院,應該沒有什麼不可啟齒的,但依據中國的官場文化,指向其他部門也許不符合慣例,這也許是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的文化心理因素。

好在官方昨天正式宣布,中方代表團將在9日至10日訪美,展開第11輪中美貿易磋商,市場對中美貿易談判全面破局的擔憂暫時可以緩一緩,急着要找「有關部門」詢問的記者也算有了答案。

 

文章轉載自《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中國經濟遇到困難,部分是美國對華圍堵所致,也有部分原因是中國自身的問題。但人們不解的是,中國領導層到底急不急?
    跡象顯示政府是着急的。否則它不會不停地鼓舞士氣,限制「唱衰」中國經濟的言論,並由上自下將各經濟指標層層下壓。在壓力下,招商造假在一些地方已在悄然捲土重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造假也已迫使教育部派出多個工作組赴各省核查。

    韓咏紅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