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洛絲:交通隱憂消解 各界是時候理性看待東大嶼填海方案

2019-05-17
黃洛絲
公營機構工程師
 
AAA

sea1.jpg

近來有關東大嶼填海方案的討論鬧得熱閧閧,反對者主要擔心花費龐大、損害環境以及交通配套未能應付,支持者則引用數據分析反擊,但由於政府未有進一步承諾相關措施,以致不少市民都感到迷糊。近來有關討論總算出現突破,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近日回應立法會議員提問時,正式回應交椅州會有三個鐵路站,使不少擔心交通配套問題的社會人士感到鬆一口氣。

目前環繞填海的坊間輿論,往往把焦點集中於其花費,忽略了交通配套這重要一環。其實交通配套是東大嶼發展計劃中的重點項目,透過跨海鐵路連接屯門、 欣澳、交椅洲及港島西共九個站。早有批評填海方案的學者以青衣島為例,青衣只有一個鐵路站使居民叫苦連天,即使到距離不遠的九龍區上下班,都爆受塞車之苦,東大嶼都會面積與青衣島相若,車站不足恐重蹈覆轍。如今政府宣佈有三個車站,是為整個填海方案向市民派了「定心丸」。

至於有關填海花費龐大的批評,的確政府公布填海連主要交通基建成本,估計超過六千億元,但其實單計人工島賣地收入已可回本有賺,絕非反填海人士所指「倒錢落海」。測量師學會就估計,以現時約每平方呎一萬元地價,日後單是賣地收益已超七千億元。人工島不單有助增加土地供應及政府庫房收入,更大幅紓解本港土地荒,故財政方面毋須憂慮。社會各界真正要關注及監察的,是政府能否盡力降低填海帶來的環境影響。

建造人工島一旦處理不慎,造成生態影響可非常嚴重。雖然根據評估報告,交椅洲一帶海域生態價值相對低,但填海將使積累於海牀上的淤泥擴散,仍然會帶來生態影響。政府應向外國取經,掌握更先進的技術。例如第三條跑道填海,就利用了世界先進的技術,隔絕及凝固淤泥,雖然成本貴,但可保護生態,抒解市民的一大憂慮,絕對值得。

荷蘭就是填海方面甚有經驗的國家,曾推出可隨水平面升降而變的「浮動房屋」,地基以混凝土和泡綿製成,藉樁柱插入水底作支撑,對環境影響極低,當地政府打算於阿姆斯特丹東面再興建一個佔地約80公頃的人工島,提供6,500幢房屋以及各項配套設施。雖然有關計劃可應用的面積較少,但可免填海淤泥造成的環境影響,值得香港政府作可行性研究,考慮於較影響生態的少部份沿海地方混合使用。

東大嶼填海計畫提供十五萬至二十六萬個住宅單位,更有額土地儲備應付日後所需,絕對值得推行。

香港早於開埠時已不斷填海,包括回歸前的新機場十大核心工程千億「玫瑰園」計畫,故社會人士應對填海應正面看待,思考如何處理有關計劃的隱憂,切勿如部份極端環保人士,站在道德高地以「倒錢落海」、「破壞環境」等非理性口號作批判。無奈網民多非專業人士,往往聽聽這些口號已先入為主,對填海產生負面看法。寄望社會各界能多引用相關數據,使市民能從數據角度,客觀分析填海的利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誠然環保組織及關注團體有其主張,然而發展局土木工程拓展署既於7個地點舉行公眾展覽,應把握溝通機會出席日後發展局邀請的會議,及參與諮詢去提供詳細意見,以反映填海工程實務上憂慮的環境問題,共創香港未來。

    陳承宇博士  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