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承宇:香港多角度增加房屋土地的爭議

2023-02-09
陳承宇博士
香港認可財務策劃師,澳洲管理會計師,香港房屋經理學會會員及互聯網專業協會會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2-09 at 14.34.57 (1).jpeg

筆者支持政府積極檢討房屋政策及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除建議《明日大嶼》外,《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都應提速並行。根據《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北部都會區擴展及整全為總面積達 30 000 公頃。北部都會區將成為宜居宜業宜遊、以創科產業為經濟引擎的都會區,並可藉着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加强香港與深圳合作,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也以城鄉共融、積極保育、優化經濟用地規劃及戶外生態康樂旅遊空間、改善跨境交通效率等為原則。

另一方面,特首政策組首任組長黃元山博士積極倡議建設,曾表示《明日大嶼》就算達到2025年啟動填海工程這個目標,首批居民亦於2033年入伙,因此土地及房屋供應特別是公屋及居屋刻不容緩,及有「簡約公屋」去減少公屋輪侯時間。根據《香港01》,《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項目近日再惹爭議,環保組織及關注團體拒絕出席發展局的閉門會議,並批評項目為「三無諮詢」而促當局撤回填海計劃。發展局轄下的土木工程拓展署則公布,將在周四(2月9日)起,在中環、東涌、屯門、荃灣及天水圍等共7個地點舉行公眾展覽,內容包括填海範圍、概括土地用途、策略性運輸基建、可能融資選項,共四方面的初步建議,期望加強大眾對項目的了解,並收集市民的意見。

sad.png

Christopher DeWolf於《國泰商務》撰文《香港填海的歷史、現況與未來大計》,早在香港開埠初期,地型就因填海而不斷改變;同時亦全靠填海這個重要的工具,香港這個海岸線崎嶇曲折、綿延733公里的彈丸之地,才能蛻變為人口達750萬的國際大都會,香港大部分地方都是藉擴張海岸線或建造人工島這種方式得來。英國人於1841年踏足香港後不久,即開始填海闢地,到了1857年,已將海岸線推進至今天的德輔道。中環填海24公頃的計劃工程於1900年左右完成後,這片全新的土地成為城中的黃金地段,香港會、最高法院及皇后像廣場均選址這片新土地之上。又有啟德和赤鱲角機場,以至多個商業區、貨櫃碼頭、工廠區及形形色色的住宅屋苑,均建於由填海而來的土地上。到了1990年代,在九龍西岸進行的填海計劃帶來340公頃的土地,用來興建全新的路段和地下鐵路線,以至後來的高鐵及西九文化區等超級大型項目,成為香港都市發展的另一轉捩點。填海闢地造就了昔日香港的繁榮及提供房屋供應讓市民安居樂業。

根據全國政協委員黃楚基於《星島頭條》指出,人工島與北部都會區是香港兩大策略發展區,在發展進度、發展定位等方面有明顯差異但又有很強的互補性,高質量發展人工島將有助構建香港南北同步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全面激發香港的發展活力。因此要盡快推出細緻的人工島填海發展策略,做好產業部署以充分釋放發展價值。透過人工島便捷的交通優勢,產業集聚優勢,航運物流的基建優勢及一流的自然環境,將人工島及大嶼山北部發展成為國際運輸、物流及貿易樞紐、國際金融創新中心、一站式高增值現代服務業樞紐、文化創意及推廣中心、綠色產業中心,亞洲一流的自然及文化保育區及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等。同時鼓勵其他多元化產業發展,令人工島成為名副其實的策略增長區及新的大都會。

eelm (map).png

筆者認為《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都有利於本港未來發展及與大灣區接軌共同發展,筆者於上年文章《一國兩制下的「一帶一路」建設》也建議除了港珠澳大橋自2018 年啟用以加強香港與大灣區陸路便利外,航運及物流相關度高較受實體關口,碼頭等重型資產及土地所影響,不像金融會計法律等以輕資產營運,因此香港宜於發展《明日大嶼願景》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同時解決長久的住屋問題,並且策劃航運物流業之實體發展空間,輻射與大灣區內不同城市資源。人工島規劃包括新運輸基建,新界西北部居民可以利用連接中部水域人工島與大嶼山和香港島的交通網絡直達香港島,既提升規劃中的北部都會區發展,又加強香港島的聯繫,同時連接大嶼山的香港國際機場,方便了通往港珠澳大橋以至世界各地。誠然環保組織及關注團體有其主張,然而發展局土木工程拓展署既於7個地點舉行公眾展覽,應把握溝通機會出席日後發展局邀請的會議,及參與諮詢去提供詳細意見,以反映填海工程實務上憂慮的環境問題,共創香港未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關鍵爭議點在於政府要收回的這部分土地,對高爾夫球場的所謂「歷史價值」、日後舉辦賽事的影響是否屬於根本性的;否則,香港哥爾夫球會就是無理取鬧!至於球會本身,與其擔憂土地能否有效開發,替政府操心;不如關心一下自己。

    魏開星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