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稀土牌」是否有效?

2019-05-23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hey1.jpg

美國向中國加徵關稅後,即向華為開刀。中方除了表態抗議、搬出報復性關稅和罷買大豆之外,國家主席習近平於近日到江西贛州市考察稀土產業發展情况,加上早前有內地專家指稀土為中國應對貿易戰的「三張王牌」之一,有人認為,中方為了應對美國在貿易戰上的咄咄逼人,正要打出「稀土牌」,並為貿易「拉鋸戰」做好長遠準備。

眾所周知,稀土在現代電子及高科技產品中應用廣泛。中國現時是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國,根據相關數據,美國進口的稀土約80%來自中國。因此,當年我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先生才會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那麼,究竟「稀土牌」有沒有用?

不少人認為,「稀土牌」已打不響。其一、稀土產量已是供過於求,價格一直走低。多年來,各國一直囤積居奇,以備不時之需。美國和日本現時已有超過二十年的存貨。中國單方面的禁運或加稅,亦無濟於事。其二、中國亦曾向日本打「稀土牌」,已被世貿裁定敗訴,這招又豈能再用?其三、稀土涵蓋17種元素,其實並不稀有,世界各國都會有,不過只有中國境內有齊17種元素。隨着科技進步,全球探明的稀土總量增加,中國稀土儲存量亦由佔世界的71.1%下跌至佔比在23%以下。其他國家並非不能生產稀土,甚至可從二手市場或電子廢料中吸納,只是由於開採及製造時嚴重破壞環境,才會讓中國生產。在這個情況下,我國的「稀土牌」又豈能奏效?

可是,想深一層,如果西方國家認為中國的「稀土牌」真的是笑話,西方傳媒又何必在此叫囂?靜悄悄地任由我國出醜,不是更好嗎?

其實,要將稀土礦物變成有用的材料,程序十分複雜和繁瑣,而且成本高昂。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沒有大量生產不只是因為環保,而是生產技術不到位。例如,美國國內之產業空洞化多年,開採技術仍是數十年前的,在短期內又能否重新獲得相關的新知識及技術?據報,全球只有兩個地方能大規模精煉稀土,分別在中國以及澳洲礦企利納斯公司在馬來西亞關丹的工廠。

根據行業調查指出,利納斯只佔2017年全球稀土產量約12%,中國企業則佔超過80%。而且,中國擁有多年的開採經驗,已掌控了稀土開採技術之研發及應用,國內有至少100位稀土博士正在應用領域工作,並從事技術研發。相反,據了解,中國以外的企業都沒有稀土博士。預期在稀土開採及相關應用技術上,中國在未來一段長時間內,將維持市場優勢。

除了中國的稀土佔全球產量的80%,儲存量的23%,並擁有開採和提煉等技術優勢之外,隨着高科技產品之應用越多,美日的稀土儲存量,真的足夠20年之用?就算美日的稀土產量真的足夠其國內之生產使用,美日有很大部份的產品,都是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美日的稀土存量,又是否真的足夠整個美日消費者市場的使用呢?如果中國減產,難道美日囤積之商人,不會善價而沽?

中國作為稀土產量佔全球80%丶儲存量的23%,還掌握了開採技術優勢的國家,要禁運及提價,不過是在一夜之間。美日之存貨及各國之儲存量,或許使中國不能把稀土加價萬倍,但以其他商品的行情及歷史走勢來說,幾倍至十倍的升幅卻絕非不可能。現時相對比較小規模的稀土市場,亦可瞬間澎漲和擴大。

此外,世貿不允報復性禁運,但如果中國政府因環保問題而大幅減產,並向所有相關企業徵收環保稅呢?難道世貿仍會反對?此外,按現時的生產速度來說,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僅能維持15至25年左右,之後必需從國外進口。由此可見,我們亦需要保護此等稀有資源。

中國在短期內可因保護環境及稀有資源的需要下,加徵環保稅及大幅減產。中國在擁有80%產量及生產優勢下,逼使稀土大幅升值,並打造成全新的商品市場,絕非不可能之事。此外,中國甚至乎可強化稀土的期貨市場,並在現貨及期貨市場上以人民幣或歐元計價及交易,即拒收美元,加快「去美元化」的步伐。

這張「稀土牌」,又豈會打不響?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雷蒙多訪華反映了美國既想擴大又想限制對華貿易的矛盾心態。美國既要考慮追求更高水平自由貿易、繼續深化全球分工網絡和國際統一市場所帶來的風險,又要考慮徹底轉向排他性市場分割和技術控制、破壞過去一手締造的全球供應鏈的成本。

    馬雪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