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中美鬥還是破 看三個層面

2019-05-27
吳桐山
學研社研究員、時事評論員
 
AAA

uu1.jpg

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但現時兩國關係卻因為貿易協議的談判不順利,面臨很大的不明朗因素。過去常說,中美關係是「鬥而不破」,但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之所以「鬥而不破」,是因為這兩個大國之間有同也有異,關鍵是有龐大的互惠互利的利益關係,但當這種互惠互利在未來可能轉變,這種「鬥而不破」的平衡並非不可能打破。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歸根到底是講利益,不是講感情,更不是做善事。當年美國與中國建交,美國也是出於圍堵蘇聯的需要。隨著中國80年代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中美兩國在經濟發展階段存在巨大落差,美國有技術、高消費市場,中國有人口資源和低成本優勢,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面,美國就發展成為靠美元霸權養活的高消費市場,而中國就發展成為世界工廠。中美兩國是互相成就對方。這裡是兩國關係的第一個層面:在貨物貿易層面,兩國是可以互惠互利的。但這已經是歷史。

對於中美近年交惡,有一個主流說法是:中國高科技發展起來了,威脅到美國霸權地位,因此要扼殺中國。固然如此。但大家忽略了另外一個層面,那就是隨著技術進步,貨物貿易的退場和互聯網內容的日益重要。

雖然現在全球貨物貿易仍然蓬勃,但我相信從歷史的大尺度來看,貨物貿易是屬於20世紀的,21世紀的關鍵是看互聯網內容和服務。看看今天中美兩國股市的巨頭,蘋果、亞馬遜、Google、騰訊、阿里這些互聯網巨頭,早就超越20世紀那些做實業的巨頭。舉個生活的例子,過去,你花很多錢買一部電視,電視節目是不要錢的;但現在你買一部互聯網電視的價格十分低廉,廠商賣電視基本不賺錢,但卻要收錢賣給你節目。在不久的將來,電視這類硬件都是送給你的,但你要給錢買內容。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大勢所趨,所以,無論蘋果、騰訊,甚至小米,都在強調自己是要做互聯網服務,就是這個道理。雖然小米大部分營業額靠賣硬件,但雷軍都要這麼說,因為他心裡清楚,將來靠賣硬件只能喝西北風。

發展到這21世紀的第二層面:互聯網內容和服務,中美之間出問題了。貨物貿易好辦,但互聯網內容,涉及文化、文明、意識形態、普世價值,因為內容是要傳播東西的。誰都知道在這些方面中美差異巨大。於是,2010年Google公司因內容審查問題與中國政府交涉,並最終關閉中國版網頁搜索服務。到現在,Google、Facebook這些美國互聯網巨頭,還是沒有打入中國市場,亞馬遜在中國市場也沒戲。因此,美國將華為列入黑名單之後,Google很爽快地就說不提供華為服務了,其實反過來想,華為廣大的中國內地用戶,根本用不了你Google的服務,你撤或不撤,有什麼關係呢?但又反過來說:如果Google從來沒有撤出中國市場,大量內地用戶正在用著你Google的服務,你能說撤就撤嗎?有些服務用戶可是給了錢的,毀約可是要吃官司的。當然,這個假設性問題不可能出現,我很肯定,如果在互聯網內容和服務方面,美國公司可以在中國市場賺錢,就不會發生現在的貿易戰,更不會發生將華為列入黑名單這樣的事。

這麼說,是中國不開放市場導致貿易戰?這問題看你怎麼說。事實上,中國政府這幾年早就認識到這個問題,這些年中國政府反覆在說的一個說法都是:中國互聯網市場是開放的,歡迎外國互聯網企業來投資,但是你要遵守中國法律。法律是一視同仁的,百度、騰訊要守法,你Google、Facebook來只要也守法,那可以啊!

Google不是不想來中國,也搞了一個「蜻蜓」計劃,試圖符合中國法律來賺錢,但是,就連Google內部的員工都反對這事,不讓Google去中國。這就帶出了中美關係的第三個層次:意識形態之爭。Google員工反對,說白了是意識形態之爭,歐美還是不認可中國這一套,要守美國的法律可以,要守中國的法律那就是「助紂為虐」。

貿易戰這個名稱確實不合適,貨物貿易是過去式,不重要,大家著眼是未來的好處。以前賣貨我們算互惠互利,但將來賣內容我們還能互惠互利嗎?這是一個問題!做不到用什麼來保持「鬥而不破」?美國的三張牌就是一張一張逼中國給好處。第一張牌貨物貿易,美國不佔便宜,你看美國賣的很多貨品,確確實實是MADE IN CHINA的;但中國賣的貨品雖然也很多可口可樂、Nike、寶潔等美國品牌,但有MADE IN USA的嗎?基本沒有。這就是特朗普說的吃虧,沒錯我美國企業是賺錢了,但整個產業鏈帶來的就業機會都在你中國,跟我沒關係。我特朗普可是靠低下基層的白人選票上台的,總得替他們說句話吧。第二張牌互聯網服務,美國企業不能來中國賺錢,相反近年騰訊、字節跳動等中國企業到全球擴張,你可以來我家、我不能去你家,美國覺得也吃虧了。談判,就是談這兩張牌,如何讓美國得到好處。結果沒談妥,這時候美國就揭開第三張牌——意識形態。當美國人說:要封鎖你中國的企業是由於這企業幫助中國政府侵犯人權,這已經完全針對政權而來,已經不是談判了。美國佬就是告訴你:要是不滿足我的要求,我就用這個絕招,敵對、仇視你。在貿易好處面前,很多國家看上了中國的市場,不得不站在中國一邊;但我美國佬用意識形態這一招,誰敢不站在我這一邊?這就是美國的底牌:因為你的意識形態還是不被世界主流國家認可,我只要揭這個痛處,就沒有小朋友敢跟你玩了!

我說過,如果美國視這招為談判策略,戳一兩下痛楚,然後重新談判要好處,那是可以的,必須把握好尺度,意識形態是大家都不能妥協的,屬於求同存異的異,把握不好會讓兩國陷入徹底的對立,覆水難收,全世界付出的代價都會是慘痛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雷蒙多訪華反映了美國既想擴大又想限制對華貿易的矛盾心態。美國既要考慮追求更高水平自由貿易、繼續深化全球分工網絡和國際統一市場所帶來的風險,又要考慮徹底轉向排他性市場分割和技術控制、破壞過去一手締造的全球供應鏈的成本。

    馬雪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