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破局出路 各方需妥協

2019-07-30
余海澄
公營機構公共事務顧問
 
AAA

pro1.jpg

由六月初至今,香港已經歷連續八個星期的示威,在每一次的流血衝突中,總有不絕於耳的槍聲,令廣大市民感到不安與憂慮。事件越演越烈,市民開始習慣警方使用催淚彈、橡膠子彈及海綿彈等武器,而示威者亦未因警方的武器而輕易撤退。不少激進的示威者更視死如歸,早已寫好遺書。雖然我不明白死士的心態,但作為負責任的政府及政客,應當在更多的人命傷亡前,共同尋找一個切實可行的破局方法。

珍惜生命  不再流血

自有第一位市民從太古廣場一躍而下,示威者的世界就好像多了一條虛幻的出路。年輕人一而再,再而三,因政治問題,犧牲自己的性命,以死明志,著實令人婉惜與悲傷。經社會各方的營救行動後,自殺的情況好像沒有繼續蔓延,但有人認為年輕人只是換了一個方式自殺。7月1日武力闖入立法會一役,已有年輕人表示,與其自殺,倒不如換個有價的方式壯烈犧牲,即與警察正面交鋒。正是這種心態,每次和平遊行過後,他們就會與警方對峙,繼而爆發衝突,以流血去迫使政府讓步。可是,年輕人拼死一戰,以性命及鮮血只換到政府錄音機的回應。最理想地,激進示威者與其繼續犧牲,倒不如另覓其他更有效的方法。然而,人命當前,筆者更希望泛民主派的立法會議員挺身而出,規勸他們珍惜生命,繼續而「不受傷、不流血、不被捕」的和平方式表達意見。

雙方必須妥協  才可減少創傷

政治從來都需要妥協,透過談判達至雙方有利的條件。要令政府讓步,必先說服政府讓步的好處。我們可以重複五大訴求,但不代表要放棄一些中途方案。每星期的內鬥,香港人痛了、累了也哭了,是時候需要停戰。今次的示威行動雖然沒有大台,沒有組織,但是每個人都有發號司令的權力。不斷的暴力升級,滋生更多仇恨,談判與妥協的空間越來越窄,最終只會悲劇收場。

如果泛民可以幫忙協調,在政府回應某些訴求後,呼籲「和理非」的示威者停止進行示威,並一同勸退激進示威者,相信能大大增加政府的誘因。可是,如果泛民希望示威無休止進行,以助大他們在區議會選舉的聲勢,將政黨利益凌駕公眾利益,筆者無話可說。

現時的情況不禁讓我想起一句說話:「政客所作所為是為下一次選舉,政治家的工作卻是為下一代付出。」香港從政的人,要成為政客還是政治家,你們自行選擇。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