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敦敬:收回土地同時簡化土發行政程序

2019-10-04
汪敦敬
祥益地產總裁
 
AAA

LAND1.jpg

政治爭拗下香港如響起了警鐘,無論如何香港人也應該合力去解決一些民生問題,當然包括地產,全部香港人首先也要先自我檢討,因為我們也長期忽略了土地供應的重要性。

環保是管理資源的課題,最後差不多變成了「不准開發土地」,好像「政府永遠是錯的!」,幾乎政府做的所有政策都會被群起而攻遭到反對,但是,如果政府是在進步中,自然正做著愈來愈多好事的時候,那麼這種逢政府必反的態度會變否推自己去愈來愈錯的境地?日前新鴻基副董事總經理黃植榮先生就「收回土地條例」接受了報刊訪問,我覺得有關訪問發出相當好的信息。

首先在報紙所見黃先生透露現時新地有份收購的新界用地之中,約有五幅是被劃作公營房屋用途,當中有兩至三幅位於洪水橋,另外三至四幅位於新界北,並表示『有關洪水橋以及新界北的土地「若政府需要收地建公營房屋,新地亦願意配合。」』這是好的回應,當年特首林鄭月娥曾表示擔心在「收回土地條例」時面對司法覆核,這黃先生的回應,似乎是一個初步順利及善意的信息。

對於政府銳意採用有關條例收地,黃植榮指,增加房屋供應的方法眾多,採用有關條例應該為「最後一步」,並強調將新界用地的地積比率增加才是治本的方法,建議將發展密度增加到三至五倍。他以沙田為例,指該區地積比率約五倍,環境相當舒適,而現時改劃的新界農地,能以該地積比率作為參考,部分相對偏遠的地區,將可因應交通或景觀等情況,以地積比率作三倍發展,「過往新界農地改劃住宅地,普遍獲批地積比率約一倍,惟現時社會需要大量房屋供應,可反思以該地積比率發展住宅能否地盡其用。」

黃先生舉出了很多例子,反映新鴻基是沒有囤地,而且就很多地皮也有提出一些發展的申請,例如將新界用地的地積比率增加才是治本的方法,建議將發展密度增加到三至五倍。舉例指集團旗下元朗東成里項目,早年僅獲批地積比率零點四倍,新地及後申請增至零點八倍並獲批,惟最近向城規會再次申請增加地積比率至三倍發展,若申請獲批將可釋放二千伙供應。這個訊息是相當好的,起碼表示發展商是知道及了解公眾不希望發展商囤地。

另外更重要的是,這更能反映出人所共知,近年發展土地在手續上的確愈來愈繁複而且時間冗長。我心想20年前香港已經在房屋條例上領先很多國家,在回歸後的20多年,如果我們多了很多政策,反而是令到我們在發展上變慢的話,我們是否應該簡化?不管如何,如果有一天,發展商已準備了足夠的土地,但發覺申請的時間太久時,我相信屆時市民將更加怪責政府。

我覺得政府現時就應開始簡化發展土地的繁複手續以及解決「政出多門」的問題,歸納各部門為少數角色去做總決定,以加快房地產的供應。房地產不單止是重中之重,而且是已經影響到社會的平衡及安寧,因此我認為政府有必要加快行政效率,與發展商、市民一起創建更好的未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關鍵爭議點在於政府要收回的這部分土地,對高爾夫球場的所謂「歷史價值」、日後舉辦賽事的影響是否屬於根本性的;否則,香港哥爾夫球會就是無理取鬧!至於球會本身,與其擔憂土地能否有效開發,替政府操心;不如關心一下自己。

    魏開星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