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通識科視學安排有助完善課程發展

2019-10-22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SCH1.jpg

高中通識教育科成為必修課多年,外界不斷對通識科評審準則、課程發展方向提出了不同意見,但一直未有作全面檢討。教育局趁近日有關通識科意見增加之際,刊憲任命了課程發展處通識教育組全組課程發展主任為督學,安排到校作視學,可說是順理成章。

媒體報導,督學將以觀課、研讀教案及學生習作等,對學校教學情況作綜合評估,以重點視學模式進行,並把焦點放於觀課後與校長及師生訪談,了解課程施行狀況及遇到的困難,收集及交流意見,並由學校的法團校董會跟進視學報告提出建議。

雖然整個督學過程將花費的時間及人手甚大,有業界更戲稱是通識科版的「人口普查」,但此舉不但可對通識科重點視學,對課程推行成效作全面評估及檢討,亦可回應坊間對個別教師立場偏頗,影響評分準則的疑慮,使通識課程的評分能給予外界更高透明度。

曾有意見指出過往的重點視學,督學背景未必與通識教育相關,擔心觀察太表面,例如觀課時以老師的時間安排,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包括專注度、上課答問題踴躍程度等,去推斷教師的教學表現,擔心未能以深入觀察提出建議。由發展處通識教育組擔任督學,正是針對過往的問題,能以本身學科的專業知識,為學科把關,提出更切合課程建議,也能與通識科的前綫教師有更好溝通。

上述安排除了加強支援,檢視課程外,同時亦可檢視試卷及專題研習內容,了解目前教師的評分準則及遇到的困難,以澄清外界對內容及評分有否偏頗的疑慮,可有更清楚指引,使通識科的老師執教上毋須再投鼠忌器。

但另一方面,教育局亦需與教育界加強溝通,平息他們的疑慮。例如外界近來關注通識教育科,教育局需於視學前先為教師減壓,解釋今次重視學安排,非因他們表現得不好,並且在重點視學時保持高透明度,解釋每個視學步驟的流程及目的,讓教師充分了解視學要求與準則,避免以批評態度與前綫教師溝通,並合力完善課程,使通識課能持續健康發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