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市區重建局的新任務

2019-11-06
招國偉
公屋聯會總幹事
 
AAA

URBAN1.jpg

特首林鄭月娥於10月份發表了新一份《施政報告》,以房屋及土地作為報告的主軸。當中,提出會賦予市建局新任務,要求在轄下重建項目中,參考馬頭圍道「首置」項目的經驗,積極提供更多「首置」或其他類別的資助出售房屋單位,亦表示政府會適當提供資源作配合,讓市建局可以持續履行市區更新的任務。

新一屆政府於2017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以重建置業階梯作為施政目標,並提出設立「港人首次置業上車盤」為新的房屋階梯。不過兩年來,只推出了市建局的「煥然懿居」項目,而將於2020年第一季在安達臣道落實第二個「首置」項目。政府於去年底的《長遠房屋策略》中,把「首置盤」歸類到私營房屋供應的目標中,未來10年私營房屋供應目標調整至13.5萬間,平均每年為1.35萬間,但無定出「首置盤」佔私營房屋供應的比例目標。日後透過市建局增建更多「首置盤」,由於同屬於私營房屋供應,筆者認為問題並不大,但關鍵在於市建局能否持續承擔有關的任務而已。

市建局的主要角色,擔當市區更新、重建的任務,被賦予公權力收回舊樓單位及土地。然而,由於收購舊樓的補償金額高昂,亦須要自負盈虧,因此造成了市建局須「貴買貴賣」,屢建豪宅的扭曲現象。若然要求市建局日後提供更多資助出售房屋,政府務必注資才能成事,不能要求「馬兒好,又叫馬兒不吃草」,否則無以為繼。其實,市建局除了透過收購土地興建「首置」的方式外,政府亦可以考慮透過賣地方式,以較市值為低的價錢賣予市建局,協助興建更多「首置盤」,這可以減輕市建局的財政負擔,也可確保「首置」供應的穩定。

除私人發展商外,目前有三個主要的建屋機構,包括房委會、房協以及市建局,各自擔當不同的建屋角色。筆者認為,現時市區更新、重建模式比較單一化,政府應該開闊思維,以九龍城區為例,政府於去年宣佈向房協撥出一幅位於啟德的用地,作為重建真善美村之用,並研究重建樂民新村,藉此打通重建之路。若果透過市建局協助政府收地,繼而作為舊區的舊屋邨重建之用,亦可取得相同的效果;政府亦可拆資向市建局收購市區用地,把地段交予房委會、房協等興建公營房屋單位,補充目前供應短缺的情況,亦可避免三個機構職能重疊的問題。

筆者支持市建局能夠承擔興建更多資助出售房屋,一直以來,市建局與私人發展商合作建豪宅,一般市民根本無法分享市區更新所帶來改善居住環境的成果,必須扭轉現象,藉此亦應檢討市建局的重建策略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