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聚嶺南》區議會浴火重生的契機

2019-12-05
 
AAA

09f7f266-090d-4b93-aba8-ea6097dee081.jpg

作者: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

最近非建制陣營在區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說明香港政治生態已經發生劇變,過去一直奉為定律的政治理論全面崩盤,香港整體社會將要面對一個完全無法預知的未來。
區議會變天會否引發立法會變天以至香港變天,目前言之尚早;但區議會馬上換屆,佔大多數議席的非建制兼素人的區議員如何在地方行政的層面為市民服務,不同政治取向的市民都帶著問號引頸以待。
一般認為,區議會將無法以過去的操作方式為區內市民服務;事實上不少選區長期由一位區議員持續不斷提供服務,這種服務一旦消失或者發生重大改變,市民的生活也將發會出現難以適應的劇變。這種想法雖然帶點悲觀,但相信是真實的民情。不過,如果能夠轉換一個角度檢視區議會的過去與現在,目前的變局或許是帶來更好明天的契機。

a2664c8410742de3a2af19730a882956.png
區議會是香港地方行政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與區議會并肩而行的是民政事務處。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推出至今,區議會的功能與角色並無太大改變,主要是就區內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不過,從開始到今天,市民普遍以為區議會是推動甚至主理區內事務的組織,這種印象其實與真相有很大的落差。區議會是一個諮詢組織,並無實質的行政權力,地區上的行政權力基本上掌握在民政事務處手中。區議員慣常以「成功爭取」標榜「政績」,顯然政務的推行並非自己的份內職權,於是只能向有關當局「爭取」。市民只要放下成見檢視區議員的業績,不難明白區議會是有權說話,但並非有權做事的組織。
區議會只說不做的功能究竟是當年為對應中英談判而設的政治計謀,抑或是思慮未周,進化遲緩的制度問題,今天暫且不表。有趣的是,區議員都認定自己有為區內市民服務的責任和能力,而區議會又是不折不扣的地方議會和組織;因此,區議會是一個做事的架構組織應該符合各方面的期望。事實上在政府推出高官問責制之後,主要官員落區諮詢區議會意見已經成為定制;至於區內公共或私人建設都要通過區議會審議,也成為一道不可迴避的行政程序;只要區議會不同意,相關的項目就不可能上馬。於是,區議會又似乎具備了某種意義上的權力;區議會即使無權建設,也有權否決。

20190726032521762.jpg
事實上區議員一直希望擁有與立法會相對稱的權力,而且不斷在職權範圍內的模楜地帶積累政治本錢;區議會內外經常有區議員以政治手段處理區外事務,並且積極參與香港的主流政治對話。這些都是自然而合理地發生的事情,也是香港政治發展中同步出現的現象,政府必須積極面對,並且要設法跟上社會演進的潮流。政府一直堅持以三十多年前的設定為區議會界定工作範圍,無異於刻舟求劍,將永遠無法達到目的。
世界在變,香港在變,香港區議會革故更新,此其時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