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中國政府的反制措施是否太克制?

2019-12-09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f2a64260-f90d-4b96-81cf-982451c47f11.jpg

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剛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中國亦宣佈實施兩項反制美國的措施,包括:(一)暫停審批美軍艦機赴港之休整申請;(二)制裁五間美國非政府組織「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人權觀察」和「自由之家」,但暫時還未有公布制裁的具體內容。

中國反制美國的措施,表現得克制。美軍艦不能停泊香港,涉嫌支持顏色革命的美國非官方志願團體遭制裁,反制的範圍局限在香港議題之上,沒有進一步升級。其實,中國近半年已至少七次不批准美軍艦泊港,制裁非政府組織,亦不見得直接干犯了美國在《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上強調的美國利益,制裁程度算是輕微。

在中國官方正式發言的官員級別來說,至外交部王毅。國家主席習近平雖然也曾表達有國家「干涉他國內政」之事情表現關注,但還未算直接在香港問題上表態。

簡單來說,中方的回應只停留在外交部最高級的發言人王毅之層面,再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側面上輕輕帶過此事,算是再提升了半級,仍然顯得十分保守和克制。

那麼,國家對美方的回應是否太無力呢?其實,美國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由美國國會提出,但具體的執行,始終仍在行政機關之上。

情況有如美國國會製造了一件「武器」出來,然後交由美國總統決定用不用和怎樣用。是否撤銷香港的特殊地位呢?會否制裁相關官員呢?按條例的要求,一切還可以再等 180天之後才作決定。此外,稍後還會有年檢,即有如置一把利刃懸在香港之上。換句話來說,美國國會製造了厲害的「武器」,但美國行政部門還沒有執行,既未發動攻勢,如果中國政府此刻的反應太大,則有違一直以來中國比較對等及以防守為指導思想的「反制政策」。

譬如說,美方才制造出「武器」,正由美國總統拿着。人家才拿起「武器」,還未真正出手,若中方已急不及待的出「重招」反擊,則不再是採取守勢,反而是先發制人,有違長久以來國家對中美之爭「不願打,但不怕打」的態度。

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處理香港事務上,雖然低調和克制,正式發言官員至外交部,但由國家主席習近平間接觸碰這個議題,而所有官員的口徑一致,以「干涉國家內政」來形容美國的行為,等同清楚告之美國,這已觸碰中國的「底線」,再無半分讓步的餘裕。

一直以來,美國與中國建交多年,彼此理解亦深,算是熟知對方的「脾性」。以單一事件來說,中國政府設下的「底線」從來都不算高,在「底線」之上,美方已大有好處,每次走到這一步,美國都會「鳴金收兵」。

可是,中美貿易戰是國力之爭,也是世界霸權之爭,與從前的兩國磨擦及分歧不同。美方又怎會因觸碰了中方的「㡳線」而輕易退讓呢?如此一來,美方在下一步又會有什麼行動?

其實,關於《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美國行政機關有充裕的時間策劃,不必立刻回應。而且,中國政府既然點明這是中方的「底線」或「紅線」,美國亦無必要即時推進,避免破局之可能。因此,美國在《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議題上,未必會再立即炒作。

及後,美國玩弄的手法,絕不排除會有局部的懲罰性關稅及制裁香港之官員,或直接出手,或先以放風聲的模式操作。原則上,這將會是局限在香港的「壓力測試」,未必會牽連中方官員,從而再踏前半步,逼中方表態,到底那一範疇是「中國內政」?中國之「底線」中的「底線」,又在那裡?

當然,以上的部署,不見得會即時發生,以避免立刻破局之可能。在這情況下,美國又如何繼續逼迫中國呢?近日,美國眾議院再以高票通過《2019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情況就有如,美國國會已造了一把極厲害的手槍出來,惹起中方不滿,但美國總統還沒有立刻「上膛」,只是把槍口對着中方亂指一通。同時間,美國國會又正在趕製另一把手槍出來。美國總統還未為第一把槍「上膛」,但已打算多拿一把槍,繼續向中國施壓。

但另一方面,美國向中國繼續施壓之餘,又會再放風聲,表示對中美貿易協議表現得樂觀。一手「執棒」,一手「拿糖果」,正是美國近兩年來不斷使的手段。

美國縱使未必會在《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之議題上,立刻出手攻擊中國,但中美貿易戰持續兩年之久,難得在香港問題上找到中方的「痛點」,就算暫不去觸碰這議題,亦極有可能暗中放任及鼓勵在香港的顏色革命,甚至乎同時間藉台灣大選之時機,再煽動台獨議題,對中方造成真正的「極限施壓」。

中國一貫的立場是沉着應戰,盡量避免全面衝突及戰爭,但同時間守住「㡳線」。因此,中國在《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反制,雖然算輕微,但立場鮮明,甚至乎已亮起「紅燈」,保持了一貫「不願打、不怕打」之態度,繼續「鬥而不破」。

至於中國在香港議題上之底線,可能還要等到其後在港的顏色革命再升級至失控局面,或美方在正式執行《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之時,才可以進一步印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