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香港年度漢字是什麼?

2020-01-06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43.jpg

過了今天,全球就踏入新的一年——2020年。隨着一年將盡,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較常使用漢字的地區,早前已先後公布年度漢字,總結對2019年的回顧和感受。

但在香港,至今仍沒有任何相關活動。我問過已連續六年舉辦年度漢字評選活動的政黨民建聯朋友,他證實今年確實停辦了該活動。

朋友沒有細說箇中原因,但應該是和該黨早前在區議會選舉大敗,當前精力要放在重整未來發展路向工作有關。

那麼,如果要選出一個最能反映2019年香港大事的漢字,應該是哪個字呢?不消說,香港在2019年經歷了絕不尋常的一年,若推選「亂」為今年香港年度漢字,恐怕不會有港人反對。

回想今年上半年,特區政府宣布計劃修訂《逃犯條例》後,觸發民怨,並在6月爆發大規模的反修例運動。示威者開始時尚以和平方式向政府施壓,之後卻愈趨暴力,甚至大肆破壞交通和店鋪。行政和立法等機構在過去大半年的運作也幾近癱瘓,用「亂烘烘」一詞來形容今年香港政局可謂十分貼切。

反修例風波持續不斷,不但令政治爭拗無休無止,許多港人的情緒也深受影響,許多家庭因政見不同出現爭執和撕裂,亂成一團糟。

至於經濟領域,超過半年的反修例抗爭運動也嚴重擾亂了香港經濟發展,今年第三季經濟驚現負增長;最新一季的失業率為3.2%,尚未到最低點,估計過了農曆新年後還會進一步攀升。當中,旅遊業及酒店零售業尤為「重災區」,業界人士莫不叫苦連天,慨嘆生意大不如前。

諷刺的是,「順」字在一年之前才高票當選成為2018年香港年度漢字。

當時民建聯會務顧問曾鈺成還樂觀地分析「順」字奪冠,反映了香港的行政和立法關係有所改善。豈料一年之間,香港社會竟然由「順」逆轉到「亂」。一字之差,足以讓人窺見香港社會變遷之快,也令深愛香港的人莫不感慨萬分。

香港為何會在短短一年之內,出現如此重大的變化?

回顧2017年,林鄭月娥以777票當選香港第五屆行政長官後,聲言會有「管治新思維」,鼓勵施政團隊在政治、民生、經濟等議題上積極作為。2018年,林鄭政府果然下了很大工夫,包括主動與泛民黨派團體建立恆常溝通機制,積極修補社會撕裂,意圖為多年的社會矛盾降溫。

與此同時,林鄭政府也連環出招,重拳打擊「港獨」和本土派勢力。曾公開支持「港獨」的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在2018年6月因暴動罪被判入獄六年。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2018年8月在香港外國記者會演講,該黨其後於9月被保安局列為非法組織。

林鄭政府軟硬兼施的策略,短期內似乎出現一定的良好效果。2018年3月和11月舉行的兩場立法會九龍西區補選,皆由建制派候選人勝出,顯示民情慢慢轉向支持特區政府。

諷刺的是,如今回頭一看,林鄭政府去年獲得甜頭的同時,也埋下了今年亂局的種子。這一邊廂,當局一直未有化解因為政治及社會問題而累積多年的民怨,其用釋法、監禁等強硬手段雖然在短期內成功壓抑激進本土派和「港獨」派的氣焰,但也令這一股怨氣日積月累,早晚會爆發出來。

另一邊廂,與前一任特首梁振英相比,林鄭月娥上台後的施政開局不錯,結果麻痺大意,誤判民情,強行要在今年通過修訂《逃犯條例》,刺激了民意反彈,讓反對派得以借修例一事大力還擊。

簡而言之,林鄭月娥上台後提出所謂施政新風,實質上仍然延續了梁振英政府的思維,根本沒有解決到香港貧富懸殊、青年向上流動性低、樓價高昂等存在已久的深層次問題。其施政獲得市民一時半刻的稱讚,只是昔日管治手段的落日餘暉,而非新開始的旭日朝霞。

結果到了2019年下半年,所有社會問題都通過反修例事件一下子爆發出來,林鄭政府的處境也急轉直下、一落千丈。唐朝詩人韓愈在《聽穎師彈琴》中用「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形容琴聲由高亢到無以復加,然後陡然急轉直下。如今用這句名詩形容眼下港府的處境,再合適不過了。

展望新一年,反修例風波恐怕不會太快平息,政局也將依然風雲變幻。我只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就是明年「亂」不要再蟬聯香港年度漢字。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禁蒙面法》為甚麼重要?原因是該法例正正針對滋生暴亂的「匿名效應」。所謂「匿名效應」出自管理心理學,指在不記姓名或在相互不瞭解的情況下個體獨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的現象。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對於「匿名效應」對社會運動的影響有深入的分析。他直指「匿名性」引致個體喪失責任感,令個體變得原始、無理和情緒化。由於人們缺乏自我克制,因此逐漸接受集體潛意識的控制。在「匿名」的狀態和群體的掩護下,成為了「烏合之眾」孳生的「溫床」,令到社會動亂一發不可收拾。

    韓成科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