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換特首又有何用?

2020-01-08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CL1.jpg

曾多次表示中央對特首林鄭「高度信任」的情況下,資深傳媒人阮紀宏在早前撰文,聲稱香港局勢在區議會選舉過後「漸趨平靜」,因而建議「中央應立即啟動換特首機制」。雖然該文已經發表一個月,但其政情分析力之高,其論點之清奇,讀後讓人如骾在喉,遂撰此文論析之。

首先,阮先生在文中認為,香港局勢在區議會選舉過後「漸趨平靜」,已經讓人感到嘖嘖稱奇。該文發表後不久,激進示威者便在聖誕和元旦期間,用多次的行動證明,他們仍具一定的社會破壞力。出現如此的誤判,相信是有人看到激進示威者在區選前後偃旗息鼓,卻不明白對方短暫不作行動的成因,只是為了不讓政府有理由取消或者押後選舉,所以他們在區選順利舉行過後,便開始故態復萌。

其次,阮先生認為局勢「漸趨平靜」後,就應該雷厲風行開啟香港新篇章,問題是「由誰來做更有機會成功,以及由誰來做對香港的長遠發展會更好」,但阮先生提出這兩個問題前,是否應說說怎樣才算成功?香港的深層次矛盾究竟又是什麼呢?可惜,阮先生在文中除了提過「深層次矛盾」一詞,根本沒有實質內涵。

既然何謂成功的準則都說不清楚,阮先生又憑什麼認為「由林鄭月娥來做肯定不好」呢?他也是沒有詳細論析,只說了一句「相信很多市民都會贊成」。先不論阮先生口中的「很多市民」有何量化數據支持,即使有數據支持,但也不能作為「由林鄭月娥來做肯定不好」的論據。作者若是覺得大多數認同的事便是正確,這便犯了訴諸群眾(appeal to authority)的謬誤。

更重要的是,「由誰來做更有機會成功」這個問題本身,便是預設了前提:假定所謂「開啟香港新篇章」本身是「有機會成功」的,同時又假定有沒有機會成功,是人選的問題。然而,香港作為資本主義社會,其制度本身必然使到資產階級可以賺取普羅大眾的剩餘價值,這種生產關係又必然使到社會出現貧富兩極化,而越成熟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又必然會使到社會流動性降低。

可見在某程度而言,青年人不滿的根源,是社會流動性降低,以及社會階梯失靈,而這兩個問題產生的成因,正是源於香港在回歸後實行一國兩制,維持按資分配的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試問這樣的「深層次矛盾」,在不推翻或改造原有生產關係的情況下,真是可以單靠更換一個特首解決乎?如果真是可以的話,阮先生便似乎是在質疑新中國成立的合理性矣。

此外,現時的暴力場面仍在持續,主因是香港已出現了犯罪學上的「破窗效應」。簡而言之,便是政府在最初有人作出不守法及暴力行為之時,選擇了妥協和讓步,因而誘使他人仿效,甚至變本加厲。阮先生在文中稱讚新任警務處長鄧炳強上任後,改變了處理激進示威者的做法,但是他忽略了一個問題:一個社會的公共秩序,必須由執法和司法機關共同維持。

因此,香港的公共秩序能否恢復,關鍵並不只在於警方的執法力度,還在於司法機關證明被告有罪之後,其判刑能否產生阻嚇性,這便涉及法官怎樣行使量刑酌情權,乃至是法官在審判期間,給予被告怎樣的保釋條件。這一問題,難道又真是如阮先生所言,可以靠著替換一個特首解決乎?如有人真是這樣想的話,便實在是太天真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特首政策組應該在堅持「一國兩制」「愛國者治港」的基礎上,盡可能建立不同政治光譜人士的溝通平台,尤其吸納香港青年的見解,設立青年政策研究班底。也應重點關注,在未來國際局勢變化的背景下,香港所處的位置,以及因國際局勢變化而引發的香港應急預案

    劉佳星  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