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疫情下治療資源該如何分配

2020-04-17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4-17 at 10.01.49.jpeg

意大利在今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死亡率超過12%,有指是當地人口老化問題。然而相對全球人口老化大國首位的日本,其死亡率僅是意大利的三分一,顯然年紀老邁並不是新冠肺炎致死的必然因素。那麼,究竟問題何在?

無可否認,這個病毒對長者特別不利,因為他們大多患有長期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而意大利的65歲以上長者佔總人口23%,難免在嚴峻的疫情之下對醫療構成沉重壓力。

意大利醫學組織SIAARTI在三月中發出指引,表示在這非常時期,深切治療部資源緊絀的情況下,基本原則是先拯救生存機會較大及預期壽命較長的病人,資源編配的優先次序非常明顯,治療資源分配便成為重要關鍵。

三月下旬,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多名教授在《新英倫醫學雜誌》(NEJM)聯合撰文,題為〈在大流行下呼吸機的分配——最艱巨的分流任務〉,引述美國疾控中心的估計,全國將有240萬至2,100萬人可能會因為新冠肺炎而住院,而以意大利的數據顯示,10至25%病患需要使用呼吸機,所以肯定全美的10多萬部呼吸機不足以應付所需。

當局建議交由「分流委員會」作客觀分析去決定配給,當中提出以三個條件審視病人,以減少醫護對治療的顧慮,並緩減他們的心理負擔。三個條件包括:(1)情況是否不可逆轉;(2)死亡機率;(3)反覆評估情況是否有改善。這做法牽涉了道德問題,不禁令人想起早前熱議有關無人駕駛的倫理標準。

科學期刊《自然》早前刊載了名為《機器倫理》的調查,目的是想了解駕駛者遇上事故時的決策,以作為無人駕駛的倫理規範。面對長者和小孩,全球200多萬人的回應中,北美及有基督教背景的歐洲國家明顯傾向犧牲長者,這取決未必被傳統以長者為重的國家所接納。

凡出現資源不足,便需作出取捨,數據可助我們作出客觀分析,然而牽涉到道德倫理等主觀情況,便需要整個社會廣泛的討論,才有望達成共識。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粵港澳大灣區一起做的項目愈來愈多,合作愈來愈密切,特別是在港深兩地創新科技方面的合作。科技交流、新能源開發、成果共享,香港的科研成果拿到深圳落地,深圳的科技人才來香港支援,這邊的事情去那邊辦,那邊的會到這邊開,很是鬧熱。最近在香港舉辦的幾個活動,到場後發現,與會者差不多是香港一半深圳一半。

    冰凌  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