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香港應如何建立創科之橋?(一)

2020-04-22
余海澄
公營機構公共事務顧問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4-22 at 15.46.46 (1).jpeg

現屆政府任期超過一半,特區政府撤換五名主要官員,大眾焦點多數落於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及公務員事事務局,皆因兩局與最近政治風波的息息相關。看畢新任局長的發言,令人眼前一亮的卻是新任創科局局長薛永恒,皆因他以描繪建立「創科之橋」作為他的願景比較容易「入口」。這條由協作之橋、溝通之橋、人才之橋組成的「創科之橋」,縱使局長未有解釋如何搭橋,但已讓人感受到他對推動香港創科發展的認真。

Uber合法化未解決  新科局長的考驗

Uber在港經營的問題,纏繞政府多年,但仍未有解決的方法。雖然Uber未合法化,但Uber司機一直無間斷經營,警方過往的拘捕行動,象徵意義大於實際。礙於的士業界的壓力,政府在拒絕Uber合法化,其後推出優質的士計劃,讓不同企業投標經營,可惜計劃至今仍未實行。創科企業推動新經濟發展,目標當然是打破固有利益集團的壟斷,Uber經營正是當中的顯例,如今被政府當作改善公共交通工具服務質素的助燃劑,其實是相當諷刺。環顧身邊的朋友,Uber早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多數傾向選擇Uber多於的士。如果局長希望展現對創科發展的決心,就不應再磋跎歲月,早日解決Uber合法化問題。

人才之橋   本地培育與海外引入並重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2019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的整體表現在 141 個經濟體中名列第三,但創新能力卻僅位列第26位。人才是城市創科發展的關鍵,但香港的科研人才卻落後於歐美及新加坡。《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的數據顯示,香港每百萬人口中約有 3,400 名研究人員,新加坡的比例更幾乎是香港的兩倍。要推動科研人才發展,我們需要雙軌並行,一方面培養更多本地人才,增加研究生的比例。局長可參考《團結香港基金》報告,將研究院研究生與教授的比例,從目前的 2.4:1 提高到 4:1,由11,700 名增至 19,600 名,有助本港持續維持充足的研發人員供應;另一方面政府放寬本地人才配對的比例,即放寬在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下,申請公司每聘用三名非本地人才,便須增聘三名本地僱員的要求,讓科技企業可輸入更多頂尖海外專才,推動本地創科發展。

有否見過Steve Jobs已成過去式,香港未來的創科路荊棘滿途,筆者就未來的「創科之橋」拋磚引玉,期待局長在餘下任期可以將香港駁往一條光明的創科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