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中美新冷戰是個「坑」

2020-07-20
 
AAA

43253.jpg

用「沒有最糟,只有更糟」來形容當下的中美關係,可能沒有多少人反對。

從過去幾十年「好也好不到哪裡,壞也壞不到哪裡」的相對平穩,到目前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以及意識形態領域的全面對抗,中美關係螺旋式下降的速度之快,超出人們的預料。中美「新冷戰」的說法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2018年3月,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中美關係開始逆轉。兩年多來,尤其是冠病疫情暴發以來,美國打壓中國的力度不斷增強,範圍也不斷擴大;到如今更上升到意識形態領域,把中國與當年的「邪惡帝國」蘇聯畫上等號,試圖喚醒西方盟國當年聯手對抗蘇聯的歷史記憶,形成對華「新冷戰」的統一戰線。

中美貿易戰開始後,美國在經貿、科技、政治、軍事領域採取的一系列打壓中國策略,雖然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對中國的整體傷害並沒有外界預期的那麼大。包括今年年初冠病疫情突如其來的衝擊,中國從非常被動的局面,到比較成功地控制住疫情,率先實現經濟社會復蘇,再度顯示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執政黨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

在這一背景下,美國開始在意識形態領域尋找打擊中國的突破口。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高官近期不斷用中共指代中國,強調中共及其信仰的馬列主義是自由世界的敵人,刻意將中共和中國人民區分開來,把華為等中國公司說成是中共攫取其他國家信息的工具,將香港國安法引為中共威脅自由世界的例子,甚至放風要禁止所有中共黨員及其家屬進入美國。

美國用中共取代中國,目的就是要從價值觀的高度,把西方體制與中國體制對立起來。

對西方國家來說,美國這一招比其他領域打壓中國的手段更具「正義」色彩。前蘇聯之所以被西方視為邪惡,不僅在於其推行霸權和擴張主義,更在於其意識形態是西方價值觀無法接受的「毒藥」。一旦西方國家集體認定中國是其價值觀的敵人,中國距離前蘇聯的定位也就不遠了。

對中國來說,美國開闢的價值觀戰場顯然是一個大「坑」。中國如果在這個戰場上與美國糾纏不休,早晚會被美國貼上前蘇聯的標籤,甚至重蹈前蘇聯的覆轍。

實際上,中國過去40多年之所以取得巨大發展和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革除前蘇聯計劃經濟體制和僵化意識形態弊端的結果。中國改革開放後,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多次強調不以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作為處理對外關係的標準,為中國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融入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秩序掃除了障礙。

應該說,鄧小平確立的這個原則至今對中國仍具重要的現實意義。近些年來,中共在黨內加強了意識形態教育,在國內強調佔領意識形態陣地,壓縮政治異見人士的言論空間,很多人感覺中國似乎在向傳統意識形態回歸,並擔心中國會不會重拾毛澤東時代「輸出革命」的做法。

但在對外關係上,中國仍遵守鄧小平當年確立的原則,沒有推動意識形態和制度輸出。中國最高領導人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不以中國模式為基礎,而是強調求同存異,包容發展。這顯然是明智的。

針對美國的打壓,中國一些輿論強調要進行全面反擊。在意識形態領域,也有官方輿論借美國疫情失控、非洲裔美國人爭取平等權利運動等熱點,反駁美國對中國的攻擊,強調中國價值觀和制度的優勢。

這些反擊看似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如果把握不當,反應過度,中國可能會落入價值觀戰場這個「坑」,坐實中國是美國乃至西方世界的「新冷戰」對手。

中美「新冷戰」顯然不符合中國的發展規劃和戰略目標。中美關係雖然面臨幾十年來罕見的危機,但也沒有到當年美蘇冷戰的程度。畢竟,中美之間、中國和絕大多數西方國家之間的利益交織,並非說斷就能斷。中國應該繼續保持定力,避免陷入「新冷戰」的窠臼。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中國大陸正在加緊軍事備戰「武統」台灣,最早可能在2027年發動攻擊。中美交惡之際,這似乎是引起國際社會普遍擔心的熱門話題。
    我多次闡明我的觀點:台灣不獨,大陸不武。
    但是這個簡單而意義重大的觀點似乎不被大多數人理解和認同,因為他們聽到和看到太多關於兩岸有可能發生戰爭的揣測以及中美為台海可能發生衝突而積極備戰的報道。

    王向偉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