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風格多元的香港音樂─「咁」「嘅」粵語歌詞

2020-08-12
張卓立
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8-12 at 14.22.03.jpeg

粵語有九個音調,文法與漢語有相當分別,也包括許多俚語。如果用粵語寫歌詞,就要注意文字原本的發音要與音調類似,否則的話唱出來之後會變成另一個字鬧出笑話,例如「平凡」兩個字同為粵音第四聲,配上do 和 re音,唱出來就有點像「平飯」,還可勉強用得上;但是,「新鮮」兩個字同為粵音的第一聲,如果配上do 音和do 音的高八度,就會被唱成「神仙」。這特質增加了填粵語歌詞的難度,但也為粵語歌添上獨有的色彩。

除此以外,粵語流行音樂另一個特色是經常出現例如「咁」、「咗」這些口語在歌詞中。有人問,以方言俚語入曲非粵語歌專屬,為什麼粵語歌可以成為主流音樂?

本來以粵語填詞的歌曲,早期是應用在粵劇,台詞和歌詞都是貼地易懂的,容易讓觀眾理解,例如《帝女花》《香夭》一句「我偷偷看,偷偷望,『佢』帶淚帶淚暗悲傷」,雖然用了『佢』這個口語字,但不損整首歌的文雅,甚至把劇中人物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描述得更生動。

到了1970年代電視劇初發展階段,一切尚在模索期間,電視台嘗試創作包含粵語口語的插曲和主題曲,其中《啼笑姻緣》主題曲起用著名粵劇編劇家葉紹德先生作詞,歌詞「為怕哥你變咗心」讓觀眾相當接受,初嚐成功。

由於電視劇是早年大眾最主要的娛樂,所以電視劇主題曲就順理成章成為流行曲,換句話說,電視劇主題曲引領了粵語流行曲發展潮流,「咁」、「嘅」這些口語字就更常見於粵語流行曲。例如《大亨》,一套主題是個人奮鬥、家族恩仇的黃金時間長篇電視劇,主題曲的一句「找那安然『嘅』我」,雖然用上這個口語字,但搭配本身穩重的曲風,似乎又很合襯。由此,粵語流行曲走上「雅俗共賞」的方向,成為各階層市民的共通興趣,凝結成香港文化的重要一部份。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哈佛大學音樂學系博士、台灣大學助理教授佩玲最近來香港辦事,順道來看望筆者。
    她的父親黃宣衛任職中央研究院,是相交多年的老朋友,所以筆者視佩玲為「姪女」,除了盡地主之誼,還為她舉辦了一場客家音樂的專題座談會。
    邀請出席的嘉賓都是對客家山歌或文化有深入瞭解的朋友,包括香港演藝學院退休講師張國雄博士、西貢前區議員何觀順校長、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主修聲樂、副修琵琶及非洲鼓的陳詩明老師,還有香港音樂人伍新強,以及鳳凰衛視主持人曾瀞漪等。

    林文映  20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