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旅遊氣泡」注定得不償失

2020-10-19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bu1.jpg

本港「新冠肺炎」第4波疫情將要爆發之際,港府居然打算想落實「旅遊氣泡」,並認為此舉可以改善香港經濟,實是本末倒置,非常荒謬。這政策決不可取,論點如下:

1. 現時,全世界疫情尚在高峰,除了中國之外,各國的本土感染個案不斷,無法清零。與港府研究「旅遊氣泡」的11個國家,於過去14天,都有確診個案。例如、越南有19宗、泰國有88宗、新加坡有124宗,馬來西亞有5,745宗,日本有7,147宗。德國和法國更加誇張,分別是45,366宗及215,528宗。基本上,有不少國家根本算是疫區,怎談得上是「低風險國家」?

2. 由於「新冠肺炎」的潛伏期很長,就算以「旅遊氣泡」的流程做足檢疫,亦難保旅客不會在檢測後才真正病發,冒然放行,無疑會增加病毒傳播及感染的風險。

3. 就算是確診個案偏低的國家,又是否真的可信呢?每一個地區的「檢測率」又是否理想呢?眾所周知,某些國家的「低確診率」,只不過是「檢測率」偏低,不代表該地方真的很安全!

4. 以香港為例,有病徵的人總會去接受檢測,港府每天亦會不斷找出確診者的「感染群組」。還有,港府得到中央政府的幫忙,曾在14天之內舉行了一個「自願性全民檢測」,合共有178萬人參加,佔人口的24%。至少,在八月底時,我們可以推算香港本土大約還有100名隱形病患者。可是,其他國家呢?由於他們無法做到大規模的檢測,連社區內有多少隱形病患者也不清不楚。放香港旅客到這些地區旅遊,不是很危險嗎?在這情況下搞「旅遊氣泡」,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

5. 此外,「新冠肺炎」的傳播率亦偏高,就算這一刻的確診數字較少。我們又如何可以確保未來的日子不會疫情反彈?當你驚覺確診數字上升之際,即代表社區內早有更多人感染;如果等到疫情反彈時才考慮收緊,亦肯定會為時已晚。舉例說,泰國於過去14天雖然只有88宗個案,假設今天就「通關」了,但現時泰國境內剛巧爆發大型示威和暴動,有誰敢說14天後的確診個案不會大升?難道等到14天後證實疫情反彈後,港府才重新考慮「封關」?但這14天內往返兩地的人,早已深入香港社區了!

6. 香港人極愛去旅行,很多人亦戲言,日本才是港人的「家鄉」,泰國和馬來西亞亦算是半個「後花園」。反過來說,到底有多少外國旅客會來香港呢?暫時,香港與新加坡的「互通」,討論得最積極。以2019年全年的數據來說,新加坡來香港的旅客有45萬人次,香港到新加坡的旅客則有49萬人次,差距不算大。但其他地區呢?又例如,每年泰國人來香港有47萬人次左右,香港人到泰國則有超過100萬人次,再考慮到兩地的平均消費能力,香港肯定是屬於是「旅遊淨輸出」的一方!為何港府要為了「貢獻東南亞」而增加本港再次爆發疫情的風險呢?為何港府要「一本正經」的去洽談這些「蝕本生意」?

7. 現時,本港零售商各出奇謀,以很多折扣及優惠來刺激本地消費。舉例說,香港各大五星級酒店都推出「超平套餐」,每晚房租由原來的6,000元至7,000元,減至1,300元左右,酒店房間更一度「爆滿」。如果港府大搞「旅遊氣泡」,即叫港人不要留港消費,反過來會損害這幾個月以來艱苦經營而得來的「本地消費」!香港人酷愛旅遊;據統計,香港每年人均出國旅遊次數高達11.4次。大搞「旅遊氣泡」,即等同「刺穿」了「本地消費氣泡」,反而還會嚴重打擊本港經濟!

8. 說到底,「旅遊氣泡」可吸引到多少人來港消費呢?以2019年的數據為例,新加坡旅客僅佔本港整體旅客的0.80%,泰國佔0.83%,日本則佔1.93%。眾所周知,大陸旅客佔比最重,達78%。大陸旅客不僅人數最多,消費亦偏高,算是旅遊業的獨大的支柱。現時,港府急於與新加坡落實「旅遊氣泡」,卻無法成功推出與國家聯繫的「健康碼」,即等同寧要0.8%的新加坡份額,也不要78%的「大市場」!

9. 只要香港仍有「本地確診個案」,國家為了保護13億人口的安全,嚴防疫情倒灌,在疫苗尚未大規模接種之前,絕不可能會允許「通關」。港府不僅拒絕實行「強制全民檢疫」,還大搞「旅遊氣泡」,無疑會增加病毒傳播之風險,亦差不多等同放棄了「清零」。換句話來說,只要港府實行「旅遊氣泡」,恐怕在未來至少一年,中港兩地亦肯定無法「通關」。

10. 香港經濟極度依賴國家的支持,兩地的經貿更是密不可分。或許,香港人喜歡到外國旅行,但本港各行各業皆依靠大陸,只有直接或間接之分。即港人「玩耍」可以到外國,但「工作」和「賺錢」則肯定靠大陸。現在,港府是讓香港人出國「玩耍」,但卻同時間打爛香港人的「飯碗」。 

以上的論點,其實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在現時的情況下實行「旅遊氣泡」,注定是得不償失,還望港府三思。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