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RCEP的影響和意涵

2020-11-20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rcep1.jpg

近日,中國與其他14個亞太國家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下從五方面談簽署該協議的影響和政策意涵:

一、新時期全球化的一個標誌。

當前的全球化進程有兩個特點:一是世界存在一股反全球化逆流。美國曾是現代全球化的主要鼓吹者,全球化進程卻削弱了讓美國生產力和國際競爭力。特朗普政府掀起反全球化逆流,新一屆美國政府即使重啟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前身爲TPP)談判。美國國內政治經濟條件卻決定了社會意識和政府政策取向,美國難以恢復它在上世紀70和80年代對全球化的熱忱。

另一個特點則是新冠肺炎疫情阻礙全球經濟增長、以及人員和商品的流動。在這兩個因素影響下,全球化會否倒退或停滯不前是擺在國際社會面前的大問題。

東盟,也包括中國,還有日、韓;不僅有東亞國家,還包括「五眼聯盟」中的澳洲和新西蘭等15個國家根據各自利益簽署了RCEP,反映那些國家對全球化的一致認同,全球化勢頭在新時期也并沒有減弱。

二、東亞的崛起。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全球化的一個重要體現。RCEP的參與國主要位於東亞和大洋洲;協議簽定後,它們將對90%以上稅目産品施行零關稅,未來還會增加到95%的稅目産品。東亞和大洋洲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那樣,建立過如此大範圍和緊密的經貿往來。

RCEP人口、GDP和貿易額均約佔全球的30%。貿易互利共贏或發展區域增值鏈都能促進各成員國經濟和區域經濟的增長,可以產生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國崛起,東亞也在崛起。RCEP的協議將加快世界經濟重心移向東亞,大洋洲也會獲益匪淺。

三、美國對華圍堵失敗了。

阻礙中國崛起是當前美國對外政策的一個主要目標,美國亞太戰略是在多領域遏制中國的影響力。

RCEP不包括美國,卻拉近了中國與亞太國家的經貿關係,增加了中國地緣政治利益。中國本身是一個大國,成功與其睦鄰的東亞和大西洋國家一起發展緊密的經貿往來,反映美國圍堵政策的失敗。

「一帶一路」是中國對外關係的總綱。除RCEP外,中歐也正在談投資協議。不論美國如何搞單邊主義,三者疊加起來,中國對外的經貿往來就有了保障和發展空間。

未來,中美在台海和南海發生軍事衝突甚至戰爭的風險是高的。戰場外,戰爭勝負取決於參與國的社會凝聚力和經濟表現。經濟則依靠戰時的生產能力產和對外貿易。

二戰前,德國軍備和科研是全球領先的。戰爭期間,英國、前蘇聯和美國能維持生產,德國則做得較差。在貿易方面,美對英、以及兩國對蘇聯出口軍備等物資,英國與其前殖民地的貿易雖然受幹擾,卻從來沒有中斷,那些都爲盟國獲得最後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中國現在堅持改革開放和通過RCEP等實現外貿佈局,同樣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四、美國加速衰落。

「死了張屠夫,不吃混毛猪。」沒有美國參與,亞太同樣能達成自己的自由貿易協議。對亞太和全世界來說,RCEP都有啟示作用。即使美國新政府重啟CPTPP談判,其他國家也會質疑美國的信譽。

當前,美國國內政局混亂,反映社會嚴重分化,政治精英沒能拿出一個可以服眾的解決方案,對外政策連貫性也很低。亞太15國簽署RCEP,凸顯美國國勢的衰落。

五、若中央引領,香港特區應該參加RCEP。

目前,RCEP的成員是15個亞太國家。隨著RCEP的成長,香港特區作爲中國的另一個獨立關稅區,在中央的引領下,應力爭成爲RCEP的一名新成員。

香港對許多進口商品都徵收零關稅,也與亞太國家或地區有密切的經貿往來,能成爲RCEP有利夯實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樞紐地位。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頻繁幹預香港事務,「制裁」特區的情況下,加入RCEP等新的國際貿易協議,應更有積極意義。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東盟對「四國聯盟」等帶有軍事色彩的聯盟沒有興趣,尤其是美國的三個夥伴——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對中國的崛起持懷疑態度,並與美國結成軍事聯盟的情況下。東盟的主要重點仍然是和平與穩定,這也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薩賈德•阿什拉夫(Sajjad Ashraf)  20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