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推遲林鄭上京述職有何玄機?

2020-12-16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0-12-16 at 14.33.51.jpeg

據聞,特首林鄭12月上京述職之行被押後,即引起各界不同的揣測。

坊間有3個想法。其一、國家領導人工作繁忙,未能抽空接見。其二、本港抗疫

工作未如理想,見面也沒有什麼好談。其三、香港的第4波疫情嚴重,疫情倒灌風險高,如無必要亦無須要如期接見。

有消息人士指,林鄭上京之行被押後,確實與疫情有關,但並無透露具體內容。有人自行揣測,相信押後會面是中央對林鄭及特區政府不滿之表現。更有人幸災樂禍的認為,特首因抗疫不力而被「打臉」。甚至乎有人估計建制派內有人已向中央「告狀」,力數港府在抗疫上的「甩漏」云云。比較溫和的想法,則認為反正香港疫情不斷,領導人難以一如以往的對林鄭表示「肯定」,為免尷尬,還不如把會面押後再算。當然,亦有人以比較宏觀的想法去猜測,估計國家可能尚有新任務或新工作給予港府,且細節仍未完全決定下來,所以便先把林鄭上京述職之行押後了。

其實,香港只是中國一個極少部份,特首上京述職,僅孰內政,不見得國家會以「外交手法」去處理港務,如對港府施政有任何不滿,總會有渠道表達,實無必要刻意對外擺出任何姿態。

此外,就算特區疫情再惡劣下去,領導人又怎會怕尷尬而不願接見林鄭?領導人若對港府抗疫工作表現關注,就算當面說出來,又有何不可?如無變數,領導人一如以往的對港府整體工作表示「肯定」,又何況呢?「肯定」不過是一個非常中性的評價,怎會怕尷尬?最多是林鄭本人因未能「清零」而感到汗顏罷了。但據特首指出,有很多國家都爭相來港「取經」,學習諸般抗疫措施。在港府高官眼裡,香港的抗疫工作一點都不失禮,又怎會覺得尷尬?

其實,林鄭早前亦曾上京,但會面時間一度押後至11月中,《施政報告》還要延遲宣讀。當時有不少揣測,但那些講法又是否成立呢?港府表示正爭取中央的惠港措施。某建制派元老則說林鄭需要回應習主席在深圳之行的講話,認為特區政府要「鬧虛文」一番,視為中國官場文化云云。不少人也猜測香港的施政方向可能有變,不排除有重大方針要公告。當時有很多講法,但最終這份《施政報告》公布後,大家才發現報告內容並沒有太大的驚喜,不見有任何全新的政策或大刀闊斧的改革,亦沒有非常重大的惠港措施。之前的估計幾乎全數落空。

細看之下,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比較務實及具體,雖只有66頁,卻已涵蓋了主要範疇,行文亦比較簡潔,與從前的冗長風格大異。這《施政報告》雖然是出自港府之手,但或許中央官員確實曾給予意見亦未可知也。但就算國家今年起開始要預覽特首的《施政報告》,亦只勉強解釋了為何特首要延遲宣讀《施政報告》,但卻始終沒有解釋清楚,為何當時特首的上京之旅要被不只一次的押後。

因此,林鄭上京之行被押後,可能根本就沒有什麼對香港來說非常重要的理由。比較合理的說法,就是國家領導人比忙碌,暫時無暇接見港府官員。

這也有可能與新興大陸企業文化有關。以筆者的個人經驗來說,與大陸客人或集團內的領導會面,經常會出現「改期」的情況。一來,大陸客人或領導日理萬機,行程經常有變。二來,他們非常投入工作,會用盡一分一秒,更傾向於最後關頭更改行程。三來,國內四通八達,交通便利。對大陸來說,香港只是國內的其中一個小城市,「改期」要做的,就只消一個電話或短訊,再稍為更改一下機票或火車票,根本就是稀鬆平常之事,又何必大驚小怪?

相信在大陸機構工作的朋友,亦不會對這種隨時「改期」的作風感到太陌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特首政策組應該在堅持「一國兩制」「愛國者治港」的基礎上,盡可能建立不同政治光譜人士的溝通平台,尤其吸納香港青年的見解,設立青年政策研究班底。也應重點關注,在未來國際局勢變化的背景下,香港所處的位置,以及因國際局勢變化而引發的香港應急預案

    劉佳星  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