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中歐協議和多邊主義

2021-01-04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1-04 at 09.55.03.jpeg

聯合國副秘書長法布里齊奧·霍克希爾德不久前稱現在世界有點像中國三國時期,某些主要國家爲獲得絕對權力和優勢而相互競爭。

筆者則更會以中國春秋時期來比喻當今世界。殷末「八百諸侯」,春秋仍有140多個諸侯國並存於諸夏。在治國理念方面,「時君世主,好惡殊方。」諸侯國互動和興衰,都留下許多經驗和教訓。

當今世界約190多個國家,數美國最強大。特朗普搞單邊霸權主義,拜登稱美國應領導世界;多極化卻是國際政治的現實。

經過七年協商,中歐如期完成投資協定談判,在多極世界中再次實踐了多邊主義。現對該協定的意義作評述如下:

中歐互惠互利。

習近平在與默克爾、馬克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視頻會晤時稱,中歐是全球兩大力量、市場和文明。中歐協議超越了傳統投資領域。雙方承諾開放市場,也保留了必要的監管權。協議涵蓋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市場准入機制、公平競爭、可持續發展和爭端解決等內容。

在2020年底完成談判反映協議對中歐互惠互利;在當前國際變局中,雙方都認爲早日完成談判、起草和簽訂協定對大家都有利。路透社報道馬克龍更提議他將與默克爾在未來幾個月一同訪問中國,討論醫療和環境等合作。

對中歐雙邊關係,協議屬於里程碑的事件。

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

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保護本國新興產業是無可厚非的。但隨着經濟發展、生產資料和人力資源累積、科研和知識提高,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會是趨勢。

作爲世界工廠和主要市場,「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中歐經濟互補性強,不遜色於中美經濟。而特朗普單邊保護主義和拜登重建美國中產階級,都使美國經濟政策難以擺脫孤立主義的陰影。

未來,中歐會在大多數經濟領域不限制外資企業數量、産量、營業額、董事高管、當地研發、出口實績、總部設置等,並允許相關外匯轉移、人員入境、停或居留。

雙方也就國有企業、補貼透明度、技術轉讓、標准制定、行政執法、金融監管等與企業運營密切相關的議題達成共識。

那體現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決心和實踐。而中歐合共28國達成投資協議,美國國內卻因黨爭吵作一團,在增進人類福祉事業上靠邊站,一些美國人卻反過來揪心中歐經貿合作的發展。

中國應對美國的佈局。

蓬勃奧的脅迫外交和拜登聯合理念相近夥伴都是爲了孤立和遏制中國;「爭取多數,反對少數」策略則是中國應對的重要手段。

「戰狼外交」吸引眼球,卻只針對少數國家或個人。

不久前,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無條件批准韓國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的合併。東北亞也在促進進一步經貿合作,如此等等。睦鄰政策、「疫苗外交」、發展多邊友好關係、進一步對外開放才是中國對外政策的主旋律。

寫本文的時候,美國駐華大使的位置還空着;中央政府也未批准美駐港總領事館出售物業的申請。美國還會利用台灣和南海問題發難,中國海軍近來在南海進行連續10天軍演,看來亦作了相應準備。

美國對華圍堵失利。

在特朗普政府壓力下,一些歐洲國家被動拒絕中資參與當地5G建設,也跟隨美國在新疆和香港等問題攻擊中國。拜登則稱美國應與盟國「究責」中國貿易、科技與人權侵犯作爲。

中歐完成投資協議卻顯示歐洲有異於美國的對華政策,原因包括:

一,美國霸權主義不符合歐洲利益。正如德國外長海科·馬斯德說的那樣,「如果歐洲主權意味着,我們未來只能按照美國意願行事,那我們大可不必去奢談它。」 即使拜登上台,德美、歐美間的諸多分歧依然存在。

二,與德國不按美國要求改變德俄「北溪2號」的立場相似,歐洲與中國發展經貿關係符合雙方利益,雙方都持固有立場。

三,美國遏制中國與歐洲擔心中國崛起有不同的心態。美國是世界霸主,歐洲則不是;歐洲沒必要遏制中國,只擔心中國崛起會損害它們的利益。因此,不論美國如何以意識形態拉攏歐洲,中歐也容易找到利益共同點。

完成中歐投資協議凸顯美國霸權主義的衰落,再次驗證了多極化的國際政治現實和多邊主義符合多數國家的利益。

雖然有遏制中國崛起的意圖,美國無奈事與願違。東亞和歐洲是中國對外經貿的兩大塊,簽署RCEP和達成中歐投資協議等事態發展進一步減低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中國已在大國博弈中漸漸取得了較大的主動性。

國際形勢發展也會倒逼美國重新檢討特朗普政府貿易戰和對華科技戰的成效,它適時改弦易轍並非不可能。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面對當前中歐關係出現的複雜、多變現象,我們必須「由表及裡」地看待事態發生的機理,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歐盟的特性,以超常的耐心和高超的能力去作出回應。

    吳白乙  202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