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完善選舉制度後 泛民的參政空間

2021-03-29
余海澄
公營機構公共事務顧問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3-29 at 15.32.18 (1).jpeg

人大常委會將審議《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決定草案》,幾可肯定香港政制步入新一章節,而從政者行為亦將會調整。早陣子,建制派在新制度下的角色成為討論焦點,而「忠誠的廢物」論更鬧得熱哄哄,證明香港需要更多賢能者參與管治。同時,中央官員亦多次強調,不搞清一色,泛民亦有人可以參與。民主黨最近正籌組「內地及政制事務專責委員會」,顯然是為探討未來參選可能性而組成,但卻引起部分黨員不滿,有人認為這是卑躬屈膝,間接說明泛民參政的矛盾。

爭西方普選與反23條  既不現實也不可行

從前,只要高呼爭取民主普選,反對23條立法,就很容易成為民主派;其後,部分激進民主派抬頭,將街頭抗爭與暴力帶進議會,更衍生分離主義的思想,將爭普選及反23條外,為民主派頭上增加反中反共及暴力抗爭的標籤。通過《完善》的制度後,如果任何從政者,堅持以上主張,基本上一定不符合愛國者的標準。他們可以繼續在香港生活,但絕對不可以參與政府管治。如果民主黨中人,仍然堅持昔日所謂民主主張,他們只會被逐步時代遺忘,成為歷史。

新泛民不應由過氣泛民組成

正如前輩盧文端所言,「泛民應該做的,是適應新選舉制度,而不應自己困死自己,更不應奢望制度遷就泛民。」然而,筆者認為狄志遠和湯家驊都是過氣的泛民,絕對不會獲得年輕人及新生代的支持,與「新泛民」風馬牛不相及。如果泛民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單靠政治議題已經絕對行不通,必需透過其他方法證明自己可以貢獻香港。

在芸芸政治人物中,筆者認為有不少踏實的素人區議員,正默默地專注社區工作,以地區政績證明自己,有潛質成為新泛民。舉例說,北區區議會主席、皇后山區議員羅庭德當選後,為鄉郊居民鋪橋起路,引入光纖營辦商,更與村民組成治安巡邏隊。據政圈中人指,在羅氏治理下的北區區議會,民政專員離場次數及禁止討論的議題數目是各區議會最低,而羅為人處事面面俱圓,與政府部門關係良好,亦懂得與鄉事和平共處。不過,在新時代的政治形勢,年輕人投票及參政意欲不如往日,即使泛民代表成功出選立法會直選,亦未必能夠輕易勝出。羅庭德能否轉身成為「新泛民」,還看他自己如何搭建一個台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對於香港新的政治環境和選舉生態,非建制派顯然並未能適應,心底裡仍然是排抗新的選舉制度,但同時,完善後的選舉制度,絕不可能是「一時」之制,將會一直沿用並成為香港政制發展的「新路徑」,這意味拒絕接受新選制,不只是缺席一屆的選舉,而是永遠隔絕於香港選舉之路,這樣政黨就沒有再存在的需要和意義。非建制派如果接連拒絕參加新的立法會和區議會選舉,意思已經非常明確,就是「永別選舉」,這樣其成員就要思考出路問題,不想選的可留下,想選的化整為零,劃清界線,丟掉包袱,輕裝上陣,似乎是唯一出路。

    韓成科  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