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四國安全對話」機制擴容有何新動作

2021-04-09
張介嶺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成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AAA

23434.jpg

拜登政府上台以來,藉助盟友力量遏制中國崛起已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其中,由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參與的「四方安全對話」在美國印太戰略中作用關鍵,有幾大動向值得關注。

一是對話規格升級。3月12日,美、日、印、澳四國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舉行了首次首腦峰會,美國總統拜登、印度總理莫迪、日本首相菅義偉和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親自與會,被視為亞洲地緣政治的決定性時刻。

二是對話內容已從安全領域延伸至包括重塑全球產業鏈在內的經濟、氣候變化等其他領域,如重構稀土供應鏈,研發低成本、低放射性廢料排放精煉技術,讓公有金融機構為稀土企業提供融資,起草稀土出口國際規則等,目的是降低對中國產業供應鏈的依賴。

此外,四國還發起了對華「疫苗外交」戰,設立金融工具,為印度大規模生產疫苗提供資金,形成所謂「美國研發、印度製造、美日資助、澳大利亞支持」的良性互動模式」,承諾在2022年年底前,向亞洲輸送10億劑疫苗, 

三是擴容步伐加快。美方並不滿足於止步四方機制,正在想方設法拉韓國入群。就在4月3日王毅外長同韓國外長鄭義溶會晤前夕,白宮向媒體表示,已邀韓國加入美、日、印、澳四方會談。

早些時候,青瓦台曾表態稱,韓國將考慮是否以「透明、開放和包容」的方式加入 「四方安全對話」。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青瓦台高級官員對記者說,只要這樣一個地區安全模式遵守國際準則,首爾就對其持有這三項原則。

美國力邀韓國加入「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明顯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旨在以「印太戰略」為抓手,進一步推動以美國為中心的輻射型雙邊聯盟體系多邊化,在盟友和夥伴之間搭建網絡化安全架構,「在保持美國在印太地區戰略優先勢、促進自由經濟秩序……的同時,阻止中國建立新的不自由的勢力範圍」。

毋庸置疑,盟友是美國的重要戰略基石。隨着印太地區戰略均勢出現變化,美方希望更多盟友和合作夥伴加入由志同道合國家組成的所謂民主聯盟,建立一個基於共同價值觀、合作、相容、互補的網絡化安全架構,以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確保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和平和穩定,確保美國享有持久的、不對稱的戰略優勢,在「21世紀民主與專制的較量」中佔上風。

平心而論,韓美同盟限制了中韓之間的防務和安全合作。為了重建印太地區「均勢」,除日、印、澳三國之外,作為安全盟友,韓國當然是美國的重點拉攏對象。迄今為止,薩德爭端餘震未消,除經濟之外,中韓發展更全面的夥伴關係很難一帆風順。

事實上,近年來美韓在這方面多有互動。2018年,兩國曾就政策協調進行磋商,雙方認為,追求開放性、包容性、透明性的「新南方政策」與美國的「印太戰略」互補性強,並商定通過兩國政策對接放大乘數效應,進一步擴大兩國合作範圍。

次年11月,美韓在出席東盟系列峰會期間,共同發佈了題為「韓美為增進新南方政策與印太戰略之間的合作而努力」的簡報,韓方首次就參與印太戰略明確表態,擴大了「新南方政策」的內涵,美韓在「印太問題」上正式開始對接。

目前,韓國就如何處理與中國和美國的關係方面意見並不一致,一些人呼籲將韓美聯盟完全融入華盛頓的「印太戰略」中去,另一些人則堅稱,首爾應該尋求建立對華友好關係。中國是韓國最大交易夥伴,美國是韓國唯一盟國。顯而易見,中美對韓國來說都十分重要,完全倒向美國有害無益。

有分析指,儘管韓國的「新南方政策」與美國的「印太戰略」利益重疊,但中間偏左的文在寅政府至少不願公開將韓美同盟的範圍擴大到朝鮮半島以外。近年來左翼在韓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文在寅明年離任後,即便保守勢力上臺,在美中國之間保持平衡依然符合韓國的利益。

事實上,青瓦台夾在美國安全和中國貿易之間苦不堪言。2017年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惹怒中國,韓國在經濟上的損失十分慘重,僅2017年韓國就損失了75億美元的收入。為政府提供薩德部署場地的樂天集團損失更是慘重。

更為重要的是還有朝核問題。韓方要改善南北關係,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建立半島永久和平機制,中方的角色無可替代。即使撇開經貿因素不論,只要韓國的外交政策聚焦朝鮮,為了促進韓朝對話勢頭,讓首爾在中美之間完全倒向任何一方都不現實。

專家認為,美韓聯盟缺乏共同的戰略願景。作為志同道合的國家,雖然韓國有心配合華盛頓抵制全球自由秩序的衰落,但美韓的國家利益並不完全重合,不能簡單地認為韓國願意在所有朝鮮問題以外的問題上站在美國一邊,文在寅政府有理由根據自身的主要關切和經濟利益優先考慮本國的外交政策目標。

眼下,「四方安全對話」尚缺乏制度性支柱,離媒體渲染的所謂「亞洲版北約」相去甚遠。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其他盟友和夥伴也一直不願隨美起舞孤立中國。在這種情況下,與其他中等國家一樣,韓國沒有理由不規避大國競爭風險。

當然,即使韓國最終選擇不加入 「四國安全對話+」 機制,也不意味着對美韓聯盟的承諾在減弱。韓國會繼續藉助「新南方政策」與「印太戰略」的互動,拓寬韓美合作領域,通過靠攏美國謀求在歷經風雨後的中韓關係中爭取更多主動,同時增強在東南亞的競爭力。

不過,美國推動「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擴容恐不會僅限於韓國。眾所周知,確保印太地區的航行自由,以及遏制中國在這一地區的海軍力量擴張,也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內容。那些與中國存在南海主權爭端的國家無疑也是美國拉攏的主要對象。

4月5日,法國與四國一起在孟加拉灣舉行了為期三天的代號為「拉彼魯斯」的海上軍演。法國駐印度大使館發表聲明稱,此次演習是一次「大規模五國演習」,將「為這五支志同道合的高水準海軍部隊提供一個在『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發展更緊密的關係、磨煉技能並促進海上合作的機會」。    

此次軍演會否刺激其他與中國有糾紛的國家加入「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值得關注,誠如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斯裡坎特·孔達帕利所指,「如果法國加入『四方+』,對中國來說沒有太大區別,但如果越南、印尼或菲律賓加入,將會大大不同,因為這些國家會(向『四方安全對話』成員國)提供海軍基地。」

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如何審時度勢擊破四國連橫,是擺在中國外交面前一道繞不開的難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前腳剛走,美國總統拜登又對中國領袖口出惡言,引發北京外交部強烈反擊。中美只能是維持邊打邊談,鬥而不破。

    李伯達  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