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評2021年G7峰會

2021-06-15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6-15 at 10.22.15.jpeg

拜登政府外交主軸是拉攏盟國遏制中國。拜登上任後首次到訪英國參加G7峰會、到比利時出席北約峰會、在日內瓦與普京會晤;剛結束的G7峰會及其《聯合聲明》反映美國在某種程度實現了目標,現作以下評述:

美國仍是「超級大國」,力量卻大不如前。

國力萎縮,美國需要拉攏G7集團其他國家共同遏制中國,與中國競爭。美國利用意識形態或硬實力,在峰會前進行遊說和脅迫外交;峰會主辦國英國的立場也促使G7《聯合聲明》在涉華問題上與美國看齊,而《聲明》用語則較平和。

G7被指與中國競爭的方案包括兩年內會對全球提供20億劑新冠疫苗。

拜登更建議G7開展基建援助的「重建更美好世界(B3W)」規劃,涉資40萬億美元,高於G7各國2020年約38.65億美元的GDP總和。

B3W是有意識形態傾向的口號,與拜登去年大選時「再創更好(Build Back Better)」的競選口號相似,因而美國國內對拜登的提議會有不同意見。

產能過剩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之一;拜登的建議有反華的衝動,美歐卻沒有中國的經濟條件。G7各國政府也難以協調國內私人部門資源或配置足夠財政資源去實現拜登計劃。因而方案較難實現,

事態卻顯示:1)美國已着手聯合盟國阻隔中國生產供應鏈;2)美國希望與G7作爲一個整體與中國進行競爭。

G7內部的分歧

綜合國力削弱,美國霸權受到挑戰,因而希望拉攏盟國爲自己站台;歐洲國家對美國處境也心知肚明。

拜登在英期間,美英簽署了《新大西洋憲章》,拜登稱美英有「特殊關係」,約翰遜卻力圖避免使用相同用語。而《新大西洋憲章》比1941年美英《大西洋憲章》覆蓋範圍較狹窄。不論是誰當英國首相,今天的美英關係已經回不到從前。

G7峰會前,德、法、意三國領導人在英國協調立場。三國也早已多次表明各自對國際問題的看法,包括不讚成美國對華政策。

G7不是鐵板一塊,美國與其中的歐盟國家利益和對國際形勢看法有嚴重分歧,那些國家不想當美國的附庸。許多國家參加G7是爲了提升本國福祉,美國試圖把G7作爲反華工具,不符合那些國家的實際利益。

不久前,G7財長會議決定最低企業稅率爲15%。一些歐洲領導人卻指全球涉及經濟民生最大事宜,沒有中國參與是不切實際的。

中國需要持續較快發展

美國拉幫結派的敵對行爲是對中國的威脅。但只要堅持追求民族振興,中國不可避免要面對挑戰,克服困難,實現崛起的目標。

經濟增長理論顯示學習先進經驗可拉近不同經濟體的收入水平。G7的GDP全球佔比在上世紀70年代是80%,現在則是40%,下降趨勢仍在持續。

中國人口比G7多,中國GDP不及美國,更只是G7總量的38%。但只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中國GDP在2030年前後可能超越美國,及後會超越「五眼聯盟」,還可能與G7齊肩。

拜登對他訪歐聯合盟國反中的表現感到滿意;但事實上,那只是中美新一輪外交博弈的開始。特朗普對華打關稅戰,開始時大鑼大鼓,結果中國對美貿易有增無減;美國也不比過去更強大。

中國與G7的矛盾實際上是中美矛盾,美歐之間也有矛盾。歷史啟發當代中國,不同矛盾是需要以不同方式來處理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G7對中國的攻擊解決不了它們自身的問題,更無助於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以地緣政治對抗心態看待中國崛起註定要失敗,因為這種對抗不符合大多數國際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甚至不符合對抗者自身的國家利益,終將引起其決策者的反思和政策調整。

    扈大威  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