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彌昌:西方對華政策的重新定調

2023-05-29
袁彌昌
香港大學政治及與公共行政學系榮譽講師
 
AAA

 TN5_1375.jpg

七國集團(G7)峰會於5月19至21日在日本廣島召開,其領袖的聯合公報在20日發表,當中有專門描述對華政策的部分,內容相信令反華人士都大跌眼鏡。公報強調G7成員國準備好跟中國建立「具建設性和穩定(constructive and stable)」的關係,而且一如美國白宮所預告,西方近期提倡的「去風險化(de-risk)而非脫鈎(decouple)」策略也正式寫入公報,為西方最新對華政策框架定調。另一份聲明雖然強調反對經濟脅迫,但並無點名中國。

看到這份公報,北京理應笑得合不攏嘴才是,不過中方循例也要提出嚴正交涉,指七國集團執意操弄涉華議題、抹黑攻擊中國、粗暴干涉中國內政。這種反應有點令人啼笑皆非,卻在意料之內。

G7對華的新領悟

如上文所言,G7成員國已準備好跟中國建立「具建設性和穩定」的關係,公報強調與中國接觸是符合成員國的國家利益,同時鑑於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角色及其經濟規模,以及它在全球挑戰和共同關心的領域中的作用,是有需要與中國合作。

此外,公報強調G7的政策提案「並非旨在損害中國,也非尋求阻撓中國經濟進步和發展」,一個「按國際規則行事」的茁長中國符合全球利益,指「我們不是脫鈎或轉向對內;與此同時,我們承認經濟韌性需要去風險化和多樣化(diversifying)」,明言要降低自身關鍵供應鏈對中國的「過度依賴」。

這次G7頗為露骨地在公報承認與中國構建「具建設性和穩定」的關係及不與中國經濟脫鈎,是符合國家利益和全球利益,無疑是其對華政策的一大領悟與突破,但我們卻不應單純視之為歐洲壓倒美國或美國的挫敗——人們一開始便認定歐洲對華態度早已軟化,傾向對中國示好,而美國和日本則希望藉峰會推動G7團結應對中國挑戰,事實證明這只是一種想當然。誠然,德國、法國、歐盟領袖訪華後,對華態度確實是起了變化,但我們也須記得,要不是今年2月的「氣球風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早已訪華,並且應該已安排其他高官訪問中國,所以以往那種美國全方位遏制中國的說法,其實早已改變。

KN1_0890.jpg

揚棄「過於簡化或單一維度」的框架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廣島一個記者會上說道:「在過去兩年半的時間裏,我認為在關鍵問題上趨向一致,這是幾年前沒有看到。但這不是一個過於簡化或單一維度的政策,這是一個多維度的複雜政策,用來與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建立複雜的關係。」筆者認為這多少也是蘇利文的肺腑之言:一方面,歐洲固然認識到不僅與中國脫鈎的難度極大,同時脫鈎比起不脫鈎的代價亦大很多,美國又何嘗不是?而且上述「去風險化而非脫鈎」的論調,最先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訪華前的對華政策演說上提出,到上月底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引用這說法,反映歐美「在關鍵問題上趨向一致」。

另一方面,蘇利文亦意識到,過往在處理對華政策時,陷入了「過於簡化或單一維度」的誤區,有太多的一廂情願和想當然,墮進了一些所謂的「普遍法則」和自我實現的預言之中,表面上好像一切非常確定,中美之間不存在其他選擇和可能,最後卻只制定了一些似是而非、難以迴轉的零和政策及策略出來,連自己都難以操作。

這次G7向中國示好,當然也希望北京投桃報李。公報呼籲中國向俄羅斯施壓停止侵烏,並即時、全面及無條件從烏克蘭撤軍;同時G7藉此表明對東海、南海及台海問題的態度,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企圖改變現狀的行為,以及呼籲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北京對此早已心領神會,早前派出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訪問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和俄羅斯,嘗試調停俄烏戰爭。

shutterstock_336739868.jpg

制裁國安法法官 襄王無夢

早前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就香港問題舉行聽證會和發表報告,呼籲拜登政府制裁香港審理《港區國安法》案件的指定法官,令一班好事之徒又以為有好戲可看。但他們忽略了在另一邊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維也納舉行了兩天逾8小時的會晤,新華社報道,雙方「進行了坦誠、深入、實質性、建設性的討論」。試問在中美兩國高層會晤這樣的氛圍下,香港這邊又能出什麼大事?G7的聯合公報發表後,就更沒戲唱了。所以至少在現階段,CECC呼籲制裁國安法法官只是神女有心、襄王無夢,但事情反映出人們傾向將美國政府當局與國會議員混為一談,只要一方發聲,便認為是代表整個美國,而且事在必行,很多時候連香港當局及建制派也是這麼認為,令香港徒增不少風波。

筆者理解,經歷了2019年的政治風波,不少人都變得杯弓蛇影;但同樣2019年後的經驗也讓我們知道,美國當局制裁香港及大陸的官員相對容易,卻會盡量避免制裁立法會議員,皆因當中有民意代表,而且議會畢竟也是民意機關和立法機關,美方不輕易就此出手。至於制裁法官,筆者認為這舉措比起制裁立法會議員更為嚴重,等於宣告香港的司法制度和《基本法》形同虛設。這種制裁和指控,不是在香港擁有龐大商業活動與利益的美國能夠輕易作出的。如報告所指出,委內瑞拉和伊朗現正共有10名法官被美國制裁,但除非香港司法制度真的到了委內瑞拉和伊朗的水平,否則斷難以成事。

WhatsApp Image 2023-03-27 at 10.37.18 (1).jpeg

不過香港當局與北京對此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想打擊香港的人見硬攻不成,現在希望削弱外界對香港司法制度的信心,將香港描繪成一個「沒有司法獨立、基本法被架空」的地方,這樣便可從根本上打擊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所以香港當局還須從速處理反修例示威中未被落案起訴的6000多人,並且盡可能令外界視為「政治犯」的人數降低;同時北京也不可輕易被這些誇大的指控挑釁而過度反應,實現對方製造出來的預言。

穩定香港局勢的機遇

拜登前往日本出席G7峰會前向記者表示,會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而拜登政府亦正計劃安排多名高級官員訪問北京,尋求與中國就重大議題重新接觸,令中美關係有望出現轉向。再加上G7的取態,北京應好好把握這一輪反華浪潮冷卻的機遇,與西方就香港問題重新取得溝通,藉此將香港局勢穩定下來,而不是老是在捕風捉影,讓好事之徒只憑着那幾宗國安法大案,便可繼續興風作浪,牽動整個香港形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明報》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