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健康出發》有病須服藥 也須五行相剋制

2021-11-08
李灼珊
香港註冊中醫師
 
AAA

 shutterstock_163301855.jpg
 

李灼珊
香港註冊中醫師

大自然的五方五行不止需要互生,更必須要能互相剋制,大自然才能取得平衡。這和中醫理論,以至現代的環保、生態、人和大自然共生共存、可持續性等等,是一樣的基本道理。

五方中的東、南、中、西、北必須平衡;而人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也一樣,哪一個過多都屬於失衡情況,有可能引起病痛。

例如,大自然中若出現火,燒得太旺便具有毁滅性,需要用水去剋制。又例如,水太多,汪洋一片,不能生長萬物,便需要土來填補,即所謂「水來土掩」。若土太多呢?便需要木來疏土,發揮土壤的功能,等於在山坡和土地上廣植樹木,以減低土壤流失傾瀉的風險。木生長太盛,亦要用工具將木製成人類的用品。這些剋制的過程就是大自然生存的方式,就如人體五臟六腑一樣。

人體的五臟六腑,需要相生,亦需要互相剋制,才可以保持平衡和健康的生態。如果某一方太過或不足,都會導致疾病。例如身體心火太盛,我們必須補腎水來一個「水火相濟」,以救心火之太盛。又例如腎水過多,水氾濫而水腫,我們必須補脾健胃,從而用脾土來剋制水腫。

又例如脾土太過而得病,我們需要增強肝木來疏通脾土的濕滯,令脾胃恢復運化水濕的功能。又例如肝木太實太盛,會形成肝硬化或者脂肪肝,我們就需要肺金作為工具去修理過實的肝木,讓肝臟柔軟,恢復正常的功能。又例如肺金太過,寒氣便會過多,令肺氣不能暢通而病喘,我們可以用心火祛去肺中的寒氣,令病喘能癒。即是說,心火是絕對有用的,心火過盛才需要予以剋制。

我們身體的五臟六腑,可以利用相互生長去互補,亦可以利用相互剋制去治病。這就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科學理據,很實用,而且我們用了幾千年了仍然非常運用得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萬一過節真的「食滯」,在中醫來說,最常使山楂作消滯食療。事上實山楂是消積導滯的常用藥,以生山楂、炒麥芽各10克,煲水飲用,可紓緩因進食過量以致食慾不振的情況

    李灼珊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