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的三變三不變

2021-11-16
韓成科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15.jpg

立法會換屆選舉提名期結束,10個地方選區、28個功能界別及40個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席,共接獲154份提名表格。如果所有參選人都能夠通過資格審查,意味着90個議席都會出現競爭。
新選制的首場立法會選舉正式打響,這是一場全新的選舉。與人類所有制度一樣,選舉制度也沒有所謂百代不易之法,制度因時而變,因發展而變,不足為奇,但選舉制度不論如何改變,一些核心元素卻不會變。綜合而言,新立法會選舉呈現出三變三不變。
第一個變是選舉構成及產生辦法的改變。立法會議席由70席增加至90席,議席規模擴大了,立法會的構成新增了數量最多的選委會界別。功能組別的選民資格改變了,部分組別選民由個人票改為團體票,回歸功能組別選舉代表界別利益的初衷,部分組別也進行了整合;地區直選重劃為十區,採取「雙議席單票制」,藉此排除極端勢力。立法會的組成和選舉辦法都出現大幅轉變,不少市民對新立法會選舉至今可能都是一知半解,這也是今屆選舉氣氛不足的一大原因。
第二個變是政治界線的改變。這次選舉是首次明確劃下政治界線,一方面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另一方面堅守「反中亂港者」出局。過去立法會選舉從來沒有嚴格執行政治界線,只有取得足夠提名就可以報名入閘,導致中門大開,就算之後要簽署「確認書」,表明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但大多只是走過場,大批「港獨」「自決」人士依然成功入閘。但在新選制下,「政治安全閥」前移到提名關,由選委守頭關,資審會守尾門,幾可肯定不符資格者將不可能入閘。在這道銅牆鐵壁之下,令到不少有意參選的反對派人士基本「望峰息心」。
第三個變是政治生態的改變。新選制將徹底扭轉立法會的政治生態,激進極端勢力、反中亂港勢力將被徹底摒除出議會,立法會多年來的內耗和空轉也有望得到遏止,舊有反對勢力崩解,新的反對勢力也會逐漸出現,但他們都必須嚴守憲制底線、愛國者底線。至於立法會選舉多年來反對派與建制派的六四比例,也會隨着選制的改變而不復存在。舊的政治生態正在消退,新的政治生態和秩序正在形成。
當然,選舉制度不論如何變,其核心元素是不會變,新選制同樣有三個不變。
第一個是競爭程度不變。不論選舉如何改變,議席所代表的政治能量和影響力都不會變,沒有了主流反對派參選,也有其他反對派爭逐,就是建制派內也會展開激烈競爭。90個議席沒有一個自動當選,沒有一個參選人可以「躺平當選」,這說明選舉競爭較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選委會議席更猶如政治版的「魷魚遊戲」,沒有人是陪跑,要爭奪40個議席必須拿出真功夫,激烈程度並不下於地區直選。
第二個是多元構成不變。選舉改革的一個出發點,就是為了立法會更能體現多元聲音和均衡參與。以往香港選舉表面百花齊放,但其實從來只是兩大陣營的對決,非藍即黃,政治行先。改制之後,以往的藍黃對決將不復再,取而代之的是不同界別、不同背景以至不同階級代表的爭逐,例如在選委會界別,有基層勞工,也有億萬富豪;有大學教授,也有地區人士,這不是多元是甚麼?以往的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參選人絕大多數是全職政客,他們的分別只有「黃藍」沒有多元,新選制下不同背景、界別的人士都有機會進入立法會,真正能夠體現均衡參與,反映不同界別聲音。
第三個是選票份量不變。一些人對於今次立法會選舉興趣不大,原因是認為選舉缺乏競爭性,投與不投分別不大。但其實,今次選舉競爭程度並不低於以往,儘管沒有主流反對派政黨參選,但不代表各個界別的選舉就已「坐定粒六」。相反, 90個議席都有競爭者,不要說地區直選各區都有反對派人士參選,就是在其他界別,參選的都不是泛泛之輩,鹿死誰手仍未可知。始終,建制派也不是鐵板一塊,不同光譜的參選人,所提出的政策倡議、所代表的政治光譜都不同,誰勝誰負將取決了選民一票。選民的一票份量與以往一樣重,有票不投顯然並非明智之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反對派自完善選制後,已拿選委會及立法會的地區直選及間選議席的減少大做文章,批評選制會令政策向既得利益者傾斜。是故,政府若在高球場收地上讓步,影響的便只是現屆港府的管治威信,還會損害整個新選制的認受性。

    陳凱文  20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