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粉嶺高球場收地的政治意義

2022-08-29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8-29 at 5.57.44 PM.jpeg

一年多前筆者曾經撰文,指出香港所謂的土地問題,其阻力並不只是來自反對派,亦不只是來自所謂的環保團體。當中央頒佈《港區國安法》,並於上年決定完善選舉制度,反對派因此而樹倒猢猻散之後,過去利用政治爭拗轉移視線的套路開始玩不轉,建制內原有的既得利益代言人,便只能赤膊上陣,我們亦能在水退之後,看清是誰沒有穿褲子。

正因如此,新一屆政府上任個多月後,便爆出所謂的粉嶺高爾夫球場收地爭議,號稱「愛國愛港」的建制中人輪流發功,先是北區區議會反對政府收地,之後是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以及非官守成員湯家驊跳了出來,在具有高球場會籍的情況下,仍不知避嫌地公然反對收地,網上又同時湧現一堆反對收地的文宣和所謂網民,實屬不是偶然,而是應在意料之內。

畢竟,大家若了解香港回歸史的話,便會明白當日為了平穩過渡,不少人只要口頭上宣稱「愛國愛港」,都會被招攬至現時慣稱的建制派之內。作為統戰方針,「拉攏一大片,打擊一小片」本屬無可厚非,但其結果必然令到整個陣營內的成份變得複雜,來自不同階層的人,自不然會盡可能地照顧自身代表的既得利益。在此情況之下,若政府推動的某些政策,觸動到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他們亦自必然會利用其公職身份所帶來的影響力,意圖加以阻撓。

粉嶺高球場收地一事,便是典型例子。那些反對的所謂理由,牽強得讓人不禁懷疑,是為了阻撓收地而匆忙地想出來。例如有指收地面積有限,得出的結論可以是收走高球場更多地皮;例如有指決定是上屆政府作出,得出的結論是現屆政府應顧及政策的延續性;例如有指高球場有利於吸引外來人才,但政府今次只是收了170公頃中的32公頃,剩下的用地比國外不少球場都大。

至於提出沙嶺用作建屋、收回棕地或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建屋,這類所謂反建議不過是假兩難,在公屋輪候時間如此之長,公、私營房屋長期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三個增加土地供應的選項可並行不悖。況且,如果政府這次說過收地之後,有幾個人出來發功便可以推倒重來,便會形成極壞先例,他日人家也會照辦煮碗,最終啥地也收不了亦發展不了。

究其原因,是我們即使撇開今次收地,會影響到高球會本身甚至其公司會籍售價的問題,政府不論收地、開發新用地還是填海,最終都會增加樓宇數目,亦自然會影響到原有土地和樓宇的售價和租金。換言之,政府任何意圖解決土地問題的舉措,均會觸動到既得利益的奶酪,自然會招來反彈。與此同時,政府今次若以綏靖方式應對,各路人馬未來亦會用盡方法發功,利用輿論壓力影響政府決策,使其更傾向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

由是觀之,今次收地爭議,影響的不只是能否收回這區區32公頃的用地,更成了現屆港府能否不負中央所托,展現破除利益固化藩籬決心,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的標誌性事件。更重要的是,反對派自完善選制後,已拿選委會及立法會的地區直選及間選議席的減少大做文章,批評選制會令政策向既得利益者傾斜。是故,政府若在高球場收地上讓步,影響的便只是現屆港府的管治威信,還會損害整個新選制的認受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旦某個「利益集團」過於強大,影響到政府施政,甚至忽略公眾的普遍利益,當局就要小心對待。港府在處理高球場用途一事上也是同一道理。當局在作出決定時,一方面要小心受到民粹主義的影響,動輒壓制不同利益集團為自身利益合法發聲的權力;另一方面,也絕不應該在公眾議題方面犧牲大眾,而去維護少數權貴的利益。

    戴慶成  20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