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特首選舉應有競爭展現「優質民主」

2021-12-30
李伯達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i.jpg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年底進京述職,備受矚目。事關距離特首換屆選舉不到百日,五年前此時梁振英已宣佈放棄連任。不過,除了林鄭面聖表情略顯緊張,中央領導人的講話字斟句酌,未釋放任何信號,避免引發不必要聯想。即使罕見瀛台宴請林鄭夫婦,也看不出端倪,憑此判斷中央支持她連任,或者是離任前的慰勞,都是主觀臆測,何況澳門特首賀一誠也帶上夫人赴宴。
支持或者反對林鄭連任,都可以找出一百個理由。反對者會認為,她是修例風波的「始作俑者」,執政將近5年,香港大動盪,經濟民生毫無改善,帶給港人的是痛楚回憶,民望低殘,根本不符合「港人擁護」的條件。支持者則認為,修例風波是壞事變好事,令中央牢牢掌握對港的全面管治權,實現「愛國者治港」,「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所以,說白了是北京怎麼看,如何判斷新時代之下的香港需要一個怎樣的領袖。按照慣例,每年的1月20日左右都會召開中央對台工作會議,相信在此前後召開中央港澳工作會議。也許屆時中央將對特首戰作出拍板,包括屬意的人選,是否允許有競爭。
在中央完全掌握特區選舉委員會之下,本屆特首選舉不可能再出現曾俊華式的人物。即使「強行」參選,也註定無法入閘。不過,希望也相信香港的特首選舉仍然是「有競爭性」,而不是澳門的「一人模式」。
香港回歸之後的幾次特首選舉,除了第二屆董建華連任時自動當選,都是有競爭的,而且有幾次還相當激烈。港人也習慣了這種選舉,而不是「一人參選,一人候選,一人當選」的獨角戲。透過差額選舉,特首候選人可以同台競爭,比拼政綱,爭取選委和市民的認同,也有助當選的認受性。
中央在立法會選舉之後發布的《「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盛讚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的民主選舉制度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優越性,包括具有公平競爭性。白皮書指出,「這次立法會選舉,全部90個席位都有競爭,沒有任何人自動當選。這是香港回歸以來從未有過的。」「所有候選人在同一個平台上競爭,通過比專長、比政綱、比理念、比擔當、比貢獻等方式,積極爭取選民支持。」
既然立法會選舉每個席位都有競爭,特首選舉也不應該躺平當選,這也不符合《白皮書》民主發展的精神。當然,允許有競爭的前提是候選人都必須是堅定愛國者,不能搞西方式選戰,不能重演「唐梁之爭」,不容許搞泥漿戰,搞抹黑對手,搞分化惡鬥,避免建制陣營分裂。新一屆的特首戰,應該如第一屆特首選舉董建華、楊鐵樑、吳光正式的「君子之爭」,使選舉回歸良性、理性、平等、乾淨競爭,顯示「優質民主」,展現「港式民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