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衛健委專家評論香港疫情傳達了甚麼信息?

2022-02-07
韓成科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i.jpg
香港第五波疫情正呈幾何級爆發,但政府的抗疫卻處處被動,先是不能在「黃金時間」截斷病毒傳播,令病毒進入社區;在應對第五波疫情之初,又給外界一個患得患失感覺,不論是封區強檢,以至收緊社交距離,總是慢三拍。到了疫情大爆發,又凸顯出檢政府測能力不足,人手不夠,動員無力的問題,坊間甚至開始出現一些奇談怪論,認為Omicron香港防不了,不如採取外國「與病毒共存」的「投降策略」,在抗疫的手段及思維上,政府都陷入進退失據的境地。


在這個時候,國家衛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接受香港傳媒訪問時就評論到香港的抗疫形勢,由必須堅持「動態清零」到如何改善香港的抗疫措施,談得十分詳細。如果認為這只是一般的學者專家訪問,恐怕是抓不住重點。在香港抗疫十萬火急的時候,在香港抗疫策略及思維一度出現混亂的時候,由國家抗疫部門的權威人士評論香港抗疫,反映的當然不只是他個人的專業意見,更反映中央對於香港疫情大爆發的關注,並為香港抗疫堅定思想、摒棄雜音、開出「藥方」。


通過國家抗疫重量級人物發聲,一方面是重申中央的抗疫總思維,就是「動態清零」,這是國家抗疫的主要策略,絕對不能動搖,也不存在特區可以拒絕執行國家的抗疫策略,「與病毒共存」是此路不通;另一方面也是針對政府抗疫的不足提出建議。梁萬年在訪問中提出的多項建議,歸納起來就是:全面借鏡國家的抗疫經驗,全面運用國家抗疫的方法和資源,有需要時應主動向中央要求支援,不要因為面子而延誤抗疫時間。這些說話中央或者不便直說,於是通過這樣一個訪問,委婉地向特區政府建言。

N.jpg
梁萬年的訪問首先解答了面對Omicron大流行,「動態清零」是否可行的問題。「動態清零」是一個完整的抗疫概念,正如梁萬年所指,「動態清零」不等於追求零感染,關鍵在於快速發現快速處置。一旦被感染,我能夠快速的發現,快速的處置,精准的管控和有效的救治。精准與快是重中之重,你一旦發現有病例,你的作為慢,動作不夠快,措施不落實,那是不容許的。


在新一輪疫情爆發至今,內地也經過了幾十宗的疫情,每次都能迅速把疫情控制住,使它不出現連續性的傳播,包括現在的Omicron。梁萬年亦指出,疫情仍處於全球大流行期,病毒不斷變異,因此,絕不能夠掉以輕心,仍須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方針。這說明「動態清零」仍然是當下應對疫情最有效的辦法,也表明香港並不存在「與病毒共存」的選項,這個爭論應該完全止息,以免影響政府的抗疫思路。


在具體抗疫措施上,梁萬年提出三個建議:一是精准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在發現病例後,盡快查出在哪裡感染,查出病毒的傳播路徑、來龍去脈。二是精准劃定密切接觸者、精准劃定有風險地區、精准進行醫療救治。三是社區層面的防控。梁萬年認為這是最重要,「社區層面其實真正把責任能夠落實到每一個居委會,每一個街道,甚至每一個門樓的時候,這一塊的責任感是非常的重要。」這三個建議其實並不是什麼石破天驚的理論,關鍵是如何落實,內地以「舉國體制」的執行力,把這一套防疫「組合拳」落到實處,但香港卻顯然是「半桶水式」的抗疫,有其形而無其神。


抗疫需要精准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但香港的安心出行竟然沒有追蹤功能,更沒有強制使用,對於隱瞞行徑的人士也沒有嚴懲,試問如何找出傳播鏈?抗疫需要精准劃定密切接觸者,但政府一向「從輕發落」,不肯擴大檢測範圍,而且以香港極為有限的檢測能力,也難以做到精確追蹤。在社區抗疫上,更是漏洞百出,政府嚴重缺乏地區的動員力量,又不願意發揮政黨、同鄉社團以至NGO的力量,單靠公務員自然是顧此失彼。


梁萬年提出的建議,恰恰指出了香港抗疫的問題,但其實當中不少問題特區政府都可以通過要求中央支援來解決,但特區政府卻一直表示自己有能力處理,中央又如何介入?中央對於香港疫情高度關注,但又不便直接下「指導棋」,才有了國家級防疫專家出來為政府建言獻策,對於專家組的意見,特區政府應該認真借鏡。有國家做後盾,有抗疫的最好教師而不用,反而學外國以至自搞一套,有這樣的道理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或許有人擔心檢討報告最後會作出問責,要求負責處理疫情的一些高官「人頭落地」。正如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所言,相關檢討工作並不針對任何官員,只是要更好準備和應對下個疾病大流行的來臨,畢竟香港在這次疫情病歿已有逾1.3萬人。當局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就過去三年抗疫工作逐個環節檢視,切實汲取經驗,將有助日後安渡另一個危機。

    戴慶成  202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