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對林鄭5年任期應有客觀評說

2022-04-06
文武
學研社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4-06 at 16.20.57.jpeg

香港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期開始後的翌日,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宣布不參選,引起熱議。林鄭五年任期內,香港遇到前所未見的嚴峻挑戰,而她也在抗擊第五波疫情的過程中,社會支持度下跌至最低水平。因而,她不再競選連任,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社會對林鄭任內的表現,也需要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說,這不僅是對林鄭公平,更是對香港時局要有準確的判斷,才能走好未來的路。

林鄭月娥在4月4日的抗疫記者會上宣布個人不參選的決定。談及任內的困難。她表示,每一屆政府都有每一屆政府的困難,但客觀來說,過去四年多的時間,香港經歷了前所未見的挑戰、前所未見的嚴峻局面。她又說:「我覺得每一屆的行政長官,最重要的一個特質,就是要履行好雙負責制,既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亦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負責,亦要把持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特質。」

林鄭在政府服務42年,一向以「好打得」聞名於社會,2017年當選為特區首位女特首。5年任期內,可謂盡心盡力,恪盡己職,但卻未能贏得社會民意的認同,在她任期滿了,宣布不再連任之時,也未能得到社會上的讚許、稱謝和認同,反而引來一些揶揄奚落,這多少會令人感慨,也許這也正是她在記者會上多次哽咽的主要原因。

林鄭有幾十年的公務員生涯,也曾出任政治委任的局長、司長,應該說是有足夠行政管理和政治歷練,她於2017年參選行政長官時,並沒有引起多大的社會爭議,應該說是當時社會公認的合適人選。
林鄭當選特首的5年,是香港回歸後最動盪不安,充滿挑戰的5年。如果說2019年的修例風波和黑暴動亂,是香港回歸以後政治爭拗不斷累積的社會矛盾總爆發,那麼2020年至今遭遇的百年疫情,則是對特區社會治理的一次全面測試。毋庸諱言,作為特首,林鄭在這兩次考試中都未能取得合格的成績,這是她在任期屆滿時,未能得到社會廣泛認同的主要原因。

在兩次重大挑戰中應對失利,有時代和整體環境的客觀因素,也有個人失誤的因素。從時代而言,林鄭在任的5年,正處於一個時代變遷的關口,中國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改變了全球的發展格局,香港處在其中,尤其是處在中西方交接之地,無可避免地要受到劇烈的震盪。香港本身,也正處在回歸祖國50年不變過度期的中間階段,正值總結經驗,破革迎新的階段,自然也會帶來較大的衝擊波。

從香港的社會環境而言,香港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以亞洲四小龍龍頭之勢,帶動起的經濟騰飛、社會變革的紅利,發展到今日,已成強弩之末,多種社會矛盾已經壓不住。與此同時,舊的一套治理模式已顯力不從心、弊病叢生,新的模式又未建立起來;外國代理力量的餘勢未消,「愛國愛港」的政治力量仍然未茁壯成長起來。處在這樣的關口,公平地講,不論由誰當特首,也是步履艱難,吃力不討好。

林鄭5年任期,尤其時應對修例風波和第五波疫情過程中,出現的猶豫不決,搖擺不定,自然也是她個人的失誤,但社會缺乏統一意見,人心分化也是事實。如果要從個人的角度去查找不足,那麼,筆者認為,林鄭最缺的是「格局」,是對國際、國家和香港發展,缺乏總體的正確認知,缺乏對香港主要矛盾的正確判斷,也缺乏統領全港,團結各界的胸懷和眼界。這是她上任後錯誤地以為討好民主黨可以帶來「大和解」,錯誤地認為香港有能力可以不顧一切地推動修訂「逃犯條例」,又在抗疫「動能清零」和「與病毒共存」之間,搖擺不定的主要原因。

對於林鄭5年任期,應有客觀、公正的評說,這不僅僅是對林鄭要公平,更是要求社會對香港整體現狀要有客觀準確的分析判斷,如果不能做好這一點,不論由誰出任新的特首,也難以擔好責、任好職。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法庭處理國安案件理當遵從特首證明書判斷,但如果行政長官根據國安法賦予的權力,向法庭發出證明書,證明「獨歌」關係國家安全,但法庭最終卻沒有接納,這是錯誤理解行政長官證明書效力,認為是可接納也可不接納,這樣的錯判將影響法庭未來處理其他國安案件

    韓成科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