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善波:烏克蘭戰事會給中美關係掀起一場新的風暴

2022-05-18
邵善波
新範式基金會總裁
 
AAA

shutterstock_2119738292.jpg

美國榮鼎諮詢公司(Rhodium Group,一個在華盛頓專門研究中國及氣候變化的顧問公司)的高級經理瑞瓦·古戎(Reva Goujon),在美國的「外交政策」網站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因為美國的對華政策,及其在烏克蘭遇到的困境,中美關係很可能在今年夏天面臨一場重大的風暴。瑞瓦·古戎的文章提供了一些事實及一些比較實在的觀點及推論,雖然仍然是基於美國的基本認知及角度,但這分析值得重視。

俄烏戰事影響深遠、廣泛,是一件大家都關心的世界大事。經過近三個月的發展,對其本質及下一階段的可能發展,社會上仍然眾說紛紜,沒有清楚的結論或共識。這在中國的內部,也引起強烈的意見分歧。

無可否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已引發了一次全球政治及經濟的大震動,對全球地緣政治、國與國的關係、能源及糧食供應等方方面面,造成深遠的影響。大家仍不斷在探討及思考這事對全球的政治、金融及經濟,會造成什麼樣的長遠後果。

這次事件究竟是被西方稱作「獨裁帝國」的俄羅斯,霸道任意地擴充其領土及勢力範圍,還是被西方逼到牆角,為了自身的安全,在多次向西方提出警告而被忽視後,被逼出手解決它旁邊出現的安全威脅。對這兩種說法,大家可以自作判斷,但最好能多看事實,少聽宣傳,及避免以意識形態、感情為基礎。

雖然不少國家和組織,特別是聯合國,仍在努力阻止衝突進一步升級,爭取雙方早日停火,但看來作用有限,因為衝突的兩個主角:俄羅斯及美國,似乎並不願意,或不能迅速結束這衝突。

美國連同他的盟友,及他能鼓動的所有力量,除了直接出兵(除自願人員及僱傭兵)外,現正「全力」支持烏克蘭的抵抗行動。能「全力」到什麼程度,就視乎俄羅斯牽制策略的成效。

美方近期向烏克蘭提供坦克及機動重炮,就引發俄方對烏克蘭的基本設施進行攻擊,如火車站及發電廠,包括烏克蘭境內運輸北約援助武器的車隊及儲存的貨倉、武器倉庫。

從雙方的動作來看,他們之間的互動是清楚的。西方提供給烏克蘭的武器支持升一級,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就升一級。這些反制行動,起碼到目前為止,似乎發生着一定的作用。

shutterstock_1846229824.jpg

俄羅斯的頂層威嚇是動用核武器。西方自然大力渲染俄羅斯這「瘋狂」行為。但實際上美方非常明白,俄羅斯提出的是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可能。這與我們認識的核戰爭,有很大的分別。而美方應完全明白,如俄羅斯被迫使用戰術核武器,他們只會用在烏克蘭的土地上。這令美國及西方除了強烈譴責外,不能做出任何相應的行動,故核戰爭不會發生。

俄羅斯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底線,看來就是美國及北約不能削弱及消除其在烏克蘭的制空權:即出動北約的空軍參戰,或向烏克蘭提供戰機。有制空權,俄羅斯就不會敗,沒有制空權,烏克蘭就不可能勝。結果是美方不敢動俄方對烏克蘭的制空權。

這場戰爭目前已進入第三個月,地上發生的事,令大家很難理解雙方的戰略目標究竟是什麼。

從事實上來看,俄羅斯正鞏固其在烏東南部佔領的土地,及正在形成的陸地走廊。俄方更可能會進一步奪取烏克蘭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薩,永久截斷烏克蘭與黑海的關係,俄方沒有在烏克蘭的其他地方採取任何攻勢。

這一切可能是俄羅斯這次特別軍事行動的真正戰略目標,而不是西方媒體說的企圖佔領首都基輔,更不是欲速戰速決,控制整個烏克蘭。這目標最終會演變成一場久拖而不能停止的衝突,這也應是俄羅斯早就預見到的,起碼應預見到這是一個可能。

有分析認為當前的態勢,美國及北約不斷支持烏克蘭的反抗,以延續這不能勝出(因美國及西方盟友不直接加入)的戰事,可能反映美國企圖以此事拖垮俄羅斯。但以美國事前強烈要求俄羅斯停止入侵烏克蘭的舉措,這只能是出事後的策略,而且這策略是把「雙刃劍」。

如烏克蘭的戰事拖得太久,七國集團就越有可能在制裁措施方面產生分歧。能源及糧食應鏈中斷、食品和能源價格飆升,使美國和歐洲本來就要面對的通脹問題更加惡化。金融制裁會逐漸失效,關鍵商品出口禁令和地緣政治局勢動蕩,引致各國的經濟損失會越來越大,這都會加深西方聯盟的分裂。

V.jpg

 

更需要留意的是,這戰事對其他地區的影響。從突尼斯到也門的歐洲邊緣國家原來已處於極度不穩定的狀態,政治風潮四起。這些國家的政府對應對全球能源及食物供應大變的能力,遠遠比發達國家來得弱。他們沒有物資儲備來應對糧食進口突然下降和能源價格飆升,能否安撫因此躁動不安的民眾,是個大問題。他們沒心思聽華盛頓和布魯塞爾要求它們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說教。他們的問題,很快就會變成美國及西歐的煩惱,如可能引發的難民潮。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一事實和美國領導下的七國集團的無界限強力制裁,令全球都感到措手不及,特別是中國。中美兩方就這衝突展開了在明在暗的激烈辯論,但直到目前為止,雙方尚能理智地保持了剋制。

中國重視自身的經濟及社會發展,故盡量爭取維持全球整體的和平及穩定態勢,這對中國目前的發展非常重要。重視美國的投資和關鍵技術,與美國維持良好的關係,自然也是一個重要環節。

面對俄羅斯針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而引發的美俄矛盾,中國採取了一個非常低調,又微妙的「中立」姿態。中國一方面堅持聯合國的基本原則,尊重各主權國的領土完整,不干涉他國內政。另一方面亦充分理解俄羅斯對自己周邊地區,出現因西方勢力而造成對自己國家安全的威脅,中國決定與烏克蘭戰爭保持距離。雖然不少人認為中國可以扮演關鍵的調解角色,但中國在這事情上能做的,在美俄雙方對立的戰略目標下,非常有限。

有異於西方媒體每天對戰情樂觀的報道,地上的實際情況可能對烏克蘭非常不利。從烏軍長期無法救出被困在亞速營鋼鐵廠的殘兵敗將,就可以看到一些現實情況。

如美國在烏克蘭的企圖一時間不能得逞,美國將被逼擴大二級制裁的應用範圍與力度,以儘快迫使俄羅斯承認失敗。切斷中俄的經貿關係會是對俄羅斯進一步施壓的有效措施,也可能是美國剩下來少有的「可用」的措施。這會將中國放在美俄這矛盾的風口位置上,這正是中國努力避免出現的情況。

巧合地,美國政府也即將推出對華戰略報告。因國務卿布林肯感染新冠病毒而推遲宣布的理由,並不能用得太久。

兩者加起來,中美之間本來已經是非常脆弱的關係,可能會被推進一新風暴,這是瑞瓦·古戎文章的主要論點。

shutterstock_407732266.jpg

美國國會最近通過了一個針對中國在美俄衝突中是否有削弱美國制裁效力的法案,督促政府密切注意中國在這方面的舉動,有必要時對中國作出反制。這是將美俄在烏克蘭的衝突,直接燒到中國門口的最直接表現。如這法案被執行,就意味着美國會對中國進行二次制裁。

這一觸即發的態勢,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將舉行中期選舉,美國朝野普遍認為民主黨正處於劣勢,很可能會失去兩院的控制權,令拜登政府變成跛腳鴨,2024年民主黨更會失去白宮,迎回特朗普。左右這次選舉結果的議題,無可避免會是烏克蘭的局勢。

非常不幸,節制中國也會成為炒作美國選民意向的熱門手段。拜登政府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朝野壓力,民主、共和兩黨都要求其進一步深化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實施更全面及更強硬的對華遏制戰略。

該戰略的輪廓已變得明顯。美國將對特朗普時代的關稅政策進行四年一次的重審。美方已放出聲氣,白宮可能會取消一些產品的關稅,以減低美國的通脹壓力。一些中國人幼稚地以為這是美國對華貿易戰的失敗,中國的勝利。實際上,將減稅的多只是些個人的民生日用品。調查的結果反而可能對一些敏感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針對的是遏制中國發展的關鍵零件及儀器。美國的這些舉措,準確的說法,只能是放棄了一些錯誤及失效的手段,使他們更有效地集中打壓中國的發展。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可能宣布重新調查中國涉嫌的「貿易濫用」行為。白宮可能會在夏末發佈一道行政命令,建立對華投資審查機制的第一步。

與此同時,美國金融監管機構正在迅速行動,將所有不遵守披露規則的中國公司從美國證券交易所摘牌。有別於一些行內人士的樂觀態度,美國金融監管機構與中國監管機構在這問題達成妥協的可能性不大。

美國針對中國的出口管制也可能會進一步收緊,在商務部正面臨越來越大壓力的時候,其工業和安全局被要求明確哪些新技術和關鍵技術被禁止輸出中國。由於有了在烏克蘭衝突時期採取聯合行動的最新經驗,美國很可能乘勢逼迫七國集團及其他夥伴,對中國的技術出口管制採取一致行動。

中國能否避免因烏克蘭事件,被美國採取二次制裁的措施,這事的主動權不在中國。中國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完全順從美國的要求,與俄羅斯大幅度減少經貿上的來往,特別是在美國正不斷加強對中國的遏制,企圖拖慢中國發展的不友好情況下。如美國對中國採取二次制裁,這雖然是烏克蘭事件的餘震,但其影響可能不亞於烏克蘭戰事本身。

shutterstock_1954309246 (1).jpg

美國現在正努力地面對世界的新局面,努力維持其霸權地位,蹩腳地抗拒正逐漸出現的一個多極的世界新秩序。在此過程中,美國正面對一項重大考驗:美國會否為了拖慢中國的發展,對中國實施更多打壓措施,而甘願承受其對自己的傷害?還是在全球經濟搖搖欲墜,脆弱的中等國家地區可能陷入政治動蕩之時,及美國自己內部的社會、經濟及政治困局之下,選擇改變自己的戰略思維及其背後的戰略認知,改變其對華政策?

這是對美國自身國運的一個重大決定。起碼到目前,或在相當的一段時間,看不到這轉變的苗頭及可能,中美之間的一場政治風暴正在逼近。

美俄就烏克蘭的戰事,引發了美國種種逆反心理,在進一步逼迫俄羅斯的要求下,可能採取對中國二次制裁,強迫中國配合其對俄政策,加上美國正以中國為其最大的同級別競爭對手(Peer competitor),準備加強他們的對華遏制政策,這一切都表明中美關係將在今年夏天會迎來嚴峻的考驗,中國不能低估這個挑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觀察者網》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