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劏房「清零」

2022-07-25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7-25 at 3.59.36 PM.jpeg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香港2049年告別劏房、籠屋的目標;行政長官李家超則稱任內要「提速、提量和提效」改善本地房屋供應,政府新管治團隊當前的積極性也很高。然而,政府現在提出解決房屋問題的政策似乎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動態環境因素。

人口增長決定房屋的需求

香港住屋問題主要是土地供應跟不上,房屋供應少,樓價長期高企,市民居住環境欠佳。政府現在的規劃包括:一、加快提供公營房屋;二、縮短從「生地」到「熟地」再到建屋的流程;三、開展「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等大型基建項目來增加土地供應。

以上措施主要着眼增加房屋供應。但在需求方面,也應該關注本地人口的增長。梁振英擔任特首期間,曾提出本地要有長遠的人口規劃,後來卻似乎不了了之。近兩年新冠疫情肆虐,香港與內地和境外人員往來明顯減少;社會對人口問題的關注度也下降了。但疫情總會過去,半年後香港與內地人往來可能大幅增加。當前本地房屋供應量不足;如果告別劏房和籠屋是香港發展經濟民生的目標,忽視人口增長,除非出現大量供應,供求平衡就很難實現。

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

正常情況下,香港人口增長率往往高於自然增長率。這一兩年,移民海外的港人或許會多一些,兩三年後就可能少一些。

近些年,內地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港人收入卻還是比內地高一些,因而移居香港的人流會長期存在。加上內地人口基數很大,每個省只要有很小一部分人打算移居香港,人口凈流入導致的居民人數增加就不可避免。而疫情過後,情況復常,估計來港人士會增加。

實行「一國兩制」,香港與內地邊界會長期存在。與「一地兩檢」或「兩地兩檢」無關,那條邊界從「硬邊界」逐步轉變為「軟邊界」的可能性很大。
香港是中國境內唯一的國家金融中心,香港人口卻遠少於內地一線城市。無法估計香港25年後的人口,翻一倍有沒有可能?那要看中央。若特區政府決心解決居民住房問題,就必須要把未來人口增長的因素考慮進去。

shutterstock_2135714123.jpg

解決市民的居住問題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徹底解決市民居住問題,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像珠江西岸或內地一些三四線城市那樣,大肆新建房屋。香港現在人口約750萬,房屋供應則以1500萬,甚至2100萬人口為目標。讓「屋等人」,即使現在沒人住,將來也會有人住。盯着眼前人口和劏房籠屋建新房,香港永遠都告別不了劏房籠屋。當然,「屋等人」也可能浪費一些資源。另一種可能則是準確估算人口增長,逐步增加公私營房屋存量;保持劏房籠屋「清零」。

務虛,也要務實。而眼下,香港需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和增加私樓。廣義地說,就是盡快向市民「提供更多安居之所」;並制定長遠策略,從根本上解決住房問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展望九月份市況,由於8月12日悉售的油塘新盤親海駅II於月內只註冊了當中的257宗買賣,即仍有約369宗成交將落入九月份的登記數內,連同八月下旬其他銷售的新盤計算,雖然九月初為一手推盤的空窗期,但筆者預料整個九月份的一手私宅買賣登記仍有力上試950宗至一千宗水平,按月料反彈三至四成,有望轉跌為升。

    陳海潮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