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信》踎低起身見頭暈!!! 小心患上耳眩暈病

2023-01-26
 
AAA

shutterstock_1779037424.jpg

都市人生活節奏緊張,普遍都睡眠不足,間中可能試過「踎低起身見頭暈」。由於很快回復正常便不以為然,未必即時考慮求醫。可是,一旦不幸患上「美尼爾氏綜合症」,俗稱「耳水不平衡」,中醫又稱之為「耳眩暈」,若置之不理,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耳聾。

美尼爾氏綜合症是一種內耳疾病,症狀是突然眩暈,伴有耳鳴、波動性的聽力下降或出現耳朵腫脹感;常見於四十至六十歲人士,女性較男性容易罹患,病情可以反覆發作。發作起來時,對患者的確是種折磨。中醫門診有多名患者形容,耳鳴聲好像高頻率蟬叫聲,聲音揮之不去,讓人飽受困擾。印象派畫家梵高當年亦曾跑受耳鳴折磨,曾經有外國專家分析,懷疑梵高患上美尼爾氏綜合症。

患者最初只有單側耳朵有症狀,隨著病情發展可以雙耳都受影響。通常患病一段長時間後,頭暈症狀會漸漸消失,患者會留下聽力不平衡、聽覺較差,甚至耳鳴的後遺症。這樣不但影響生活質素,若不治理更可能會耳聾。

美尼爾氏綜合症病因未明,可能與遺傳、一些疾病及心理壓力有關。眩暈症狀的產生是由內耳迷路積水,內耳功能失調引起。中醫稱之為「耳眩暈」,因耳竅有病,功能失調而引致眩暈,屬於眩暈範疇。早在元末明初,中醫典籍《丹溪心法》對這個病已有十分具體的描述──「眩者,言其黑暈轉旋,其狀目閉眼暗,身轉耳聾,如立舟船之上,起則欲倒」。意即患者會有耳鳴、如同天旋地轉的暈眩狀況,好像坐在船上,不能站穩。

中醫認為肝、脾、腎三臟的功能失調與眩暈關係最大。上述臟腑氣血陰陽失調(即內傷)是主要導致耳眩暈的病因。中醫治療耳眩暈是根據每個人的表現症狀與體質,辨證論治。中藥內服、針灸療法、穴位敷貼等都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症狀。

01 (1).jpg

除中藥內服外,針灸亦有助改善耳眩暈症狀。中醫師會以頭與面部穴位施針,亦會針對濕重、肝陽上亢、肝腎兩虛等臨床情況在相應穴位上施針。

中醫臨床上辨證一般以痰濁中阻、肝陽上亢、腎精不足、氣血虧虛四種證型為主。當中又以脾虛失運、痰濁中阻的患者較為多見。症狀主要為眩暈而見頭重墜、胸悶噁心、胃口不佳而嗜睡,舌苔白膩。治療上會以燥濕祛痰、健脾胃方向為主。針灸亦有助治療耳眩暈,中醫師會以頭部與面部的穴位施針,亦會針對患者的其他臨床表現,如濕重、肝陽上亢、肝腎兩虛等情況,在相應穴位施針。此外,患者日常還需注意飲食,控制鹽份攝入,保持心情舒暢,戒煙酒及保持充足睡眠。

除了耳水不平衡會引致眩暈,其他疾病如耳石脫落、高血壓、貧血等亦同樣會引起頭暈。若情況持續,應及早求醫了解致病原因,盡快接受治療。

撰文: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 (大埔區) 註冊中醫師張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18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醫診所)是由醫管局、非政府機構和本地設有中醫學位課程的大學以三方協作模式營運。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大埔區)設立於2003年,為首批設立的地區中醫診所,過去二十年為市民提供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內科、針灸及骨傷推拿)、非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天灸、內科、針灸、骨傷推拿及專家診療)和外展服務等。 

02.jpg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大埔區)設立於2003年,為首批設立的地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為市民提供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內科、針灸及骨傷推拿)、非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天灸、內科、針灸、骨傷推拿及專家診療等)和外展服務等。

77e161c0012a251cc74b2012317ea98a.jpg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