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芹:以科技創新帶動社會發展 - 愛沙尼亞的智勝之道

2017-02-12
張樂芹
社創發展策略顧問
 
AAA

教育,不單是一個城市或地區未來發展的關鍵,也是一個社會是否健康的指標。早前筆者來到愛沙尼亞,這個東北歐小國,被譽為「波羅的海的矽谷」,當中,又有甚麼策略值得我們參考呢?

將劣勢化成優勢 以科技帶動社會發展

愛沙尼亞的人口不多,只有 130 萬,加上土地貧瘠,所以他們深深知道自己不能走上工業大國的路,也難以與其他歐洲大國正面交鋒。於是,他們就致力推動科技的發展,支持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產業。當地政府並沒有花上資源建設大型的科技園區,反之,就致力推動科技教育,規定當地的學童必須學習編程 (Coding),以培養他們的運算思維。除此之外,愛沙尼亞政府更創建了一套電子公民制度 (e-Estonia) - 相比起其他歐洲大國,在愛沙尼亞,你只要在網上做個登記,大約 20 分鐘左右的時間,你就可以有機會拿到愛沙尼亞的數碼居留權。有了這個數碼居留權,你可以在愛沙尼亞開銀行戶口,甚至開一間通行歐盟的公司,大大提升了當地的戰略地位。

 ESTON1.jpg

「我們的國家小,但相比起其他歐洲大國,我們這樣簡便的制度就可以吸引到外國的投資,豐實我們國家的發展。」e-Estonia 的項目經理 Indrek Onnik 如是解釋道。

改革稅制 鼓勵科研創新 並進一步吸引外資

有了 e-Estonia 這套龐大的系統,讓愛沙尼亞可以與傳統的歐洲大國一較高下,吸引外資。但是這樣並不足夠,為了進一步吸引外國的投資,當地政府更曾經改革稅制,規定企業只要把所得的利潤留在公司內作進一步的業務發展,就不用繳稅,變相把企業所得稅降至0%。自此就吸引到北歐的資金蜂擁而至,當中瑞典、芬蘭、丹麥各佔愛沙尼亞的外資約25%、23%和10%,有了他們來到當地發展,當地的GDP自此每年以超過 7% 增長,亦創造出一片敢於創新的企業氛圍。

ESTON2.jpg

而為了進一步推動當地的發展,今年愛沙尼亞就由政府牽頭,成立了 Startup Estonia 這個單位,並開放 Startup Visa 了非歐盟成員,進一步吸納國際人才。

求學不是求分數 從小培養「運算思維」

學習科技,並不等於要精通電腦,反而,從小培養學童的運算思維、邏輯思考,鼓勵他們將複雜的大問題分析、拆解,才是編程教育 (Coding Education) 之道。愛沙尼亞就深深明白這個道理。

早於 2012 年,當地政府就與私營機構合作,推出「ProgeTiiger」(程式老虎)的計劃,培訓師資、準備教材,讓學童可以自己寫一些小的程序來拼湊出屬於自己的小遊戲,又寫寫程序,指揮樂高機器人走動、跳舞。雖然不是甚麼艱深的編碼,但是這樣的訓練,就可以幫助他們提升解難能力,並鼓勵他們發揮創意。

ESTON3.jpg

而在愛沙尼亞,成績的考核並不是重點,學生完成基礎教育後如果不想繼續升學,可以選擇升讀當地的Vocational Ssecondary Sschool,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而在這些Vocational Ssecondary Sschools裡面,學校多會要求學生修讀英文、俄羅斯文或德文等語言學科,以便他們可以前往鄰近的國家發展,為他們的未來添上多一個機會。

ESTON4.jpg

反思香港,也許大家會覺得香港地少人多,不能與愛沙尼亞相比。但其實只要我們願意放下既有的思想框架,打破二元對立,非黑即白的僵局,以香港人的才能,我們定能各展所長,走出更成功更遠的路。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