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中國如何開放市場又可保護自身?

2018-04-17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trade1.jpg

當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言要拋出1,000億美元的制裁方案後不久,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在博鰲不點名批評特朗普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奕之陳舊落伍之策略,還作出不少開放中國市場的承諾:

開放金融業和製造業市場:中國政府將承諾放寬境內銀行、證券、保險業外資持股限制,加快保險業的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等等。在製造業方面,汽車、船舶、飛機等行業將會盡快放寬外資持股限制,特別是汽車業之外資限制。

知識產權保護:將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完善加大執法力度,致力保障知識產權,以鼓勵創新和發明,把違法的成本提高,並鼓勵國際技術交流。

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政府致力營造優良的投資環境,鼓勵競爭,反對壟斷,強化產權保護,加強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對接,並會盡快修訂外商投資的「負面清單」工作,全面落實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主動擴大進口:中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真誠希望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中國將會相當幅度的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同時降低其他產品之進口關稅。此外,今年11月,於上海將舉辦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以上種種的承諾,特別是開放金融業和汽車業,正正回應了美國較早前的要求。美國策動貿易戰不久,便已拋出這兩個議題。可是,中國卻並非向美國屈服,習近平主席提出這四點之外,政府還發文補充,中國的開放政策,是排除了搞貿易戰的國家。這正正是要脅美國,反守為攻,把主導權牢牢的拿在手上。

抓緊開放的主導權,不要被牽著鼻子走

中國連年貿易順差,積累了豐厚的財政盈餘,西方國家覬覦已久。如果中國一直採取保守策略,拒絕開放市場的話,這反而會使世界各國有藉口齊心協力的逼迫中國。美國提出的貿易戰,便會有「正當性」,得到盟友的支持。

中國反守為攻,主動承諾開放市場,正好是回應了世界各國的訴求。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各國雖然不約而同的希望中國開放市場,但各國的利益和訴求始終有異。舉例說,開放中國汽車市場,雖然對美國有好處,但應該對歐洲更有利。美國希望中國開放金融業,目標自然是拿到「金融制空權」,其他國家卻未必有此野心。

中國採取主動開放,便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不必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汽車業的技術已開始成熟,並開始發展海外市場,甚至藉海外併購而獲得管理及經營運作之經驗。只要中國政府不是一次過的大幅讓利,給予一段適應期,未必會太影響中國汽車業。

此外,放寬金融業,容許西方資本參與,也不一定將國家金融之控制權交予外國手上。例如,中國政府可以在法規執行上對外資更嚴格,甚至乎拿緊審批金融業界的董事和高層資格。美國雖是所謂的自由開放市場,但對金融業的管制仍是似鬆實緊,中國大可借鏡。

分化、以連橫破合縱

其實,中國在應對美國的貿易戰上,一直刻意拉攏其他國家。當美國要求中國處理中美貿易不平衡時,中國便建議把韓國的部份訂單送給美國。近日,中國還開始與日本展開對話,大前提是雙方須達成共識,不支持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刻意以分化的手段來應對美國之「攻勢」。與美國「短兵相接」期間,不忘與日韓討價還價,或要脅、或拉攏,刻意分化美國與盟友的關係。

美國對談判毫無誠意?

中國官員曾放話,認為美國在貿易談判上,根本毫無誠意。從側面看,美國暫時沒有打算與中國談判。一來,美國正在處理敘利亞的戰事。二來,中國積極回應,拿回了主導權,美國的慣常手段,都是另闢戰場,半步不讓。

其實,美國之最終目的,當然是要搶到「金融制空權」,使中國重蹈覆辙,變成「第二個日本」。剛剛,美國總統又再發文批評南韓和中國,認為它們在操控匯率。

筆者始終相信,美國和中國在自身的國際定位上,有著不同的解讀,存有頗大的分歧,當種種經濟、金融和外交手段都無法讓兩國達成共識的話,兩國之間的軍事衝突或「代理戰爭」發生之機率,肯定將會大增。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