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地理空間數據 可助創科發展

2018-09-05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NAVI1.jpg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尋找路向、追尋走失的兒童和長者、災害救援,追蹤巴士實時位置,抑或將來的無人駕駛,都會應用地理空間數據(即各種與定位相關的資訊)。

地理空間數據的應用廣、價值高。研究機構Navigant Research指出,2016年全球重要的地理資訊價值近16億美元(約125億港元),估計到2025年增長一倍,將升至32億美元(約250億港元)。

澳洲政府認為,地理空間數據可提高交通、物流、工程、農業等多個產業的效率,以精準到2至5厘米的地理空間數據為例,預計在2030年前會為國家帶來730億澳元(約4,316億港元)的收益。

地理空間數據這樣 「值錢」 ,世界多國如美國、日本、印度、澳洲等早已有完善的法例、標準和專責部門,去收集和統一管理這些無形資產。

港應效法外國設專責部門管理

美國聯邦地理數據委員會上世紀90年代已為《國家地理空間數據政策》制訂雛形,規管全國環境項目中徵集和管理地理空間數據事宜。日本國土地理院則於2007年通過《地理空間情報活用推進基本法》,詳細列出如何獲取準確的地理空間資訊和應用的指引,確保所有地方政府遵循一套標準。「澳洲地球科學」這個官方組織,統籌各省市負責位置資訊的部門,確保資訊的收集和運用得宜。

其中印度的地理空間數據管理情況可謂相當典型,當地十多個部門如科技部、環保局、民政局、水務局、農業局、通訊局等原本各自製作位置收發系統,直至當地成立了全國地理空間資訊部,並於2016年啟動《國家地理空間政策》,才綜合管理這些重要數據。

香港不少基建都位居世界前列,技術先進之外,更有專責部門處理,例如天文台負責收集天氣數據、路政署專責管理道路工程、環保署收集空氣污染指數並進行數據分析。

如果全港的地理空間數據及定位資訊也設有專責部門,協助制訂法規政策,由相關的署局及部門執行,我相信不但能夠提升地理空間數據的質量和價值,還能確保數據準確、相容和合時,為創科帶來契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