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公開地理空間數據 衍價值贏民心

2018-09-06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地理空間數據用途廣,潛在價值高,不少國家珍而重之,除有完善的法例、標準和專責部門,去收集和統一管理這些無形資產,還會開放數據,與民共享。

其實數據只要開放,便能發揮更大價值。英國地形測量局(Ordnance Survey)設有「大地圖」(MasterMap),其資訊過往不開放予公眾,公眾查看便要付款,後來英國政府有感數據可助經濟發展,遂於今年6月中,宣布把部分地測局的數據,免費開放給公眾和商界使用。數據開放,預期中小企和初創最受惠。中小企不但可以直接運用這些地理空間數據,還可和其他公共數據結合衍生新的資訊,相信可為英國經濟帶來每年1.3億英鎊(約13.5億港元)收益,估計在未來10年創富高達60億英鎊(約620億港元)。

相關文章:

鄧淑明:地理空間數據 可助創科發展

hko1.jpg

港天文台公開數據獲肯定

開放數據不但可以衍生價值,還可以換來大眾支持。香港天文台自1996年創辦網站,向公眾提供天氣資訊,資料充實有用,而且不斷與時並進,內容涵蓋分區天氣、7天天氣預測、熱帶氣旋路徑等資料,更開拓手機版本、應用程式、社交媒體等,務求貼近科技潮流,迎合社會需要。

結果,資訊愈充實,支持者愈多,到2016年天文台總瀏覽量已達1,000億頁次,相當於每名港人每天查詢40次,成為全港最多人瀏覽的政府網站之一,它之所以大受歡迎,在於資料透明度高,具公信力。

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早前表示,數據全部公開,透明度極高,「市民不能指天文台有隱瞞,事後的『追究』圈定在『說事實、講道理』的範圍內,消除了情緒化或政治化的偏差,官民之間的互動保留在理性層面。」這樣理性交流才是香港社會前進的動力。

天文台正是好例子,引證數據透明度的重要。政府現正籌備建立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可有效地整合及互通數據,市民更可以運用公開的數據開發更多創新的流動應用程式和服務。我相信市民可受惠於開放數據,並投入參與相關事務,為發展創科帶來更多動力來源。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